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

邓云模刘萍

(简阳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选择未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对照组,另选取已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等,以探讨分析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给药满意度(98.00%,9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x2值=9.7826,P值=0.001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9.00%,9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x2值=14.4648,P值=0.0001。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1.00%,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00%,13/100),x2值=11.0599,P值=0.0009。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过程中,在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基础上,联合应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优化护理管理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Applicationeffectanalysisof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inPIVAS

DengYunmo,LiuPing.People’sHospitalofJianyangCity,PIVAS,Jianyang,Sichuan,6414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inPIVAS.Methods100casesreceivednon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another100casesreceived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satisfaction,nursingsatisfaction,medicaldisputeconditionofthetwogroup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inordertoanalyzetheeffectof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Results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satisfac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98.00%,98/10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86.00%),x2=9.7826,P=0.0018.Nursingsatisfac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99.00%,99/10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84.00%),x2=14.4648,P=0.0001.Medicaldisput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1.00%,1/100)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13.00%,13/100),x2=11.0599,P=0.0009.ConclusionInPIVAS,conventionaladmixtureservicecombinedwith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haveimportantapplicationvalue,it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Optimalcaremanagementmode;PIVAS;Applicationeffect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为临床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往临床以采取传统静脉用药调配管理,即操作人员遵医嘱配置为主。因此以往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为“被动式”工作模式为主,但效果不理想。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效果,提高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分析。先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未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命名为对照组(n=100),另选取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已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命名为研究组(n=100)。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以65例(65.00%,65/100),女性患者有35例(35.00%,35/100);年龄: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9岁,平均年龄为(48.77±1.87)岁。研究组:性别:男性患者以71例(71.00%,71/100),女性患者有29例(29.00%,29/100);年龄: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79岁,平均年龄为(48.85±1.80)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做比较分析,P>0.05,提示两组具体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2]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具体操作如下:遵医嘱,给予患者进行配置药剂。

1.2.2研究组[3]

研究组在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基础上,联合应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强化工作基本流程。操作者依据医嘱做静脉用药调配,首先药师审方,确定无误后,打印输液贴,并贴签及签字,接着配置人员结合输液贴进行配置药剂,配置成功后,把药剂送至成品区,药师再次核对,确定无误后签字,最后把成品送至各个病区,完成静脉用药调配流程。(2)强化清洁以确保无菌操作。本组在常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模式基础上,开展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常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均在洁净区进行相关操作,每日常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结束后,应充分清洁工作环境,监测冷藏库情况,以确保温度始终保持在2~8℃,并通过彩点法进每月一次的空气培养,有助于监测空气中细菌含量及微粒数含量有无达标。(3)加强信息审核。药师应进行仔细核对患者所在病区、患者性别、患者药剂、患者用药等相关信息;在配置药物过程中,配置人员应再次核对,待配置完成后,由药师再次核对;以往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仅需要核对1次,而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联合应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务必保证3次或以上核对,以有助于降低误差发生。(4)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优化护理管理模式模式。以往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处于“被动式”工作模式,而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组结合优化护理管理模式,明显改变以往常规被动工作模式,操作者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医护人员尝试沟通,并提出有建设性意见,从而更优化医嘱;其次,操作者应以病人为中心,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以优化静脉给药,如以往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在静滴速度方面未有加强关注,而实行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操作者会给与护理人员提出静滴速度的嘱咐,同时打印出相关重要信息,贴于输液袋上,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两组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等,以探讨分析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工作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2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均使用[n(%)]表示,并应用χ2值进行检验,若结果为P<0.05,即提示数据之间存有差异性;若结果为P>0.05,即提示数据之间不存有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静脉给药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有63例十分满意,有35例比较满意,有2例不满意,研究组静脉给药满意度为98.00%(98/100);对照组有33例十分满意,有53例比较满意,有14例不满意,对照组静脉给药满意度为86.00%(86/100);两组结果比较可知,对照组静脉给药满意度低于研究组,χ2值=9.7826,P值=0.0018。(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医院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占据着重要作用价值,通过药物配置中心调配静脉用药,以保障疾病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但以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过程中,仅运用传统静脉用药调配管理模式,该模式属于“被动式”工作模式,容易造成失误,引起医疗纠纷,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医院形象,因此需引起重视[4]。

本次研究工作中,对照组均单纯接受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研究组则接受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联合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强化工作基本流程、强化清洁以确保无菌操作、加强信息审核、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等。从结果表1~3可知,研究组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98.00%、99.00%、1.00%;对照组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86.00%、84.00%、13.00%;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提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将工作环境场所、工作人员以及物品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误差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使患者、患者家属对工作人员的静脉给药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以提高其信任度,配合度,促进疾病早日康复[5][6]。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科室情况以及工作特点,在实施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过程中,结合科室状况,运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静脉给药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淑辉,陈玉花,吴绮常,等.定置管理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分箱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675-677.

[2]崔智超,李林林,李万俐,等.六西格玛管理对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化疗药物配制质量的控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41-443.

[3]皮淼.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0):90-91.

[4]李梦媛,王莹.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3):182-183.

[5]雍群,张少楠.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排药加配辅模式的实践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95-96,106.

[6]矫雪,汪丽梅.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排药流程优化及运行实践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1573-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