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 1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牛剑英(三台县潼川中学四川三台621100)

曾几何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仅仅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几乎让老师的讲、写占据了,老师的主导成了老师“主讲”,学生主动成了学生“不动”。致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时间甚少,课堂上该背诵的、该练习的也很难落实,这是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要克服上述弊病,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学生读吸收,以学生诵储存,以学生练致用,强化读、诵、练,这就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读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就应该选在“读”字上,读到“了解内容”,读到“顺畅”的程度,读懂句意文旨。教文言文如不以朗读为基础,文言文教学便会落空。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只有以多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读重要,读的方法尤为重要。我看应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做好四个结合:自读和范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读的方法多样,可以灵活掌握。一般比较浅易的文章,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读,内容较深奥的文章可以放在课后读。我在上早自习时,一般安排学生读文言文,先自己范读,再让学生个读,读时要求“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进一步做到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地读出感情的语气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第二部曲:诵阅读和背诵互为因果,反复阅读能够加强记忆,记住的知识多了,运用旧知去认识新知,读的水平才能提高。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通过抓牢记忆这一环,以求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背诵,是传统的练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和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一般要求在讲完课文之后再背。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历代名篇佳作,篇幅较短,富于节奏感,易于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都是短小的诗文或文中的精彩片断。结合学生实际,在学习负担不重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地增加背诵一部分诗和短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正说明熟读、背诵的好处。

背诵要落到实处,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背诵小组,每组指定一名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任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背诵,做好记录,还得老师经常的、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督促才行。

第三部曲:练“练习”是指学习新知识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因此,“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应该是设计文言文练习的根本原则。我们在设计各篇课文的练习时,必须围绕课文的阅读目标来设计练习。

笔者认为文言文的练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

(1)标点、断句。标点、断句就是把原文的标点取消,让学生练习断句加标点。目的就是为将来进一步阅读古籍,接受祖国文化遗产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教会学生断句、加标点,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试讲,指学生试讲,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在课前预习与课堂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评点、解词等单项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试讲时,可让他们看注释。在试讲过程中,出现错误或量度不够时,应多启发引导或补充。特别是要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可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包办代替、脱离实际的做法。回讲一般在教师串讲或师生共同串讲后进行。

(3)翻译。翻译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也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翻译时要紧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词语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连贯通畅,字、词、句要落实。如有倒装成分,要调动词序,有省略要用括号补出句中的本意。译文的材料要是学过的课文,可长可短,译一段或译一篇都可以。

(4)抄写,抄写就是抄书,对背诵和默写有直接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记忆。抄写,一般选择生字较多和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5)默写,默写就是不看书背着写,一般也选择生字较多或词语用得好的句子和段落。它能使学生牢记字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6)改写。改写就是改变原来的体载。改写时,要照顾原文的语句,根据原文的层次、结构用自己的语言写。如诗歌《十五从军征》可改为小故事。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强化读、诵、练、才能确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体地位,使文言文教学成为他们自我实践、自求发展的过程。但是,强调读、诵、练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课文教学可以放任自流,只有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背诵的需求、练习的渴望,这样,学生才能富有成效地进行。

要改进语文教学,教师必须着力于谱好“读、诵、练”的“三部曲”。倘能如此,语文教学必能出现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