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沙家浜镇食品安全现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2-12
/ 2

常熟市沙家浜镇食品安全现状探讨

华建军

(常熟市沙家浜镇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江苏常熟215542)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26-02

【摘要】食品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镇在完善监管机构的同时,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强化“种殖、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镇的食品安全现状、不足之处,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探讨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方法和方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问题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安为先”,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镇以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主线,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我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基本情况

从2006年起,我镇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镇食安办),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明确每村有一个食品安全信息员。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为镇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的领导。根据相关条文,镇政府明确镇农技中心负责种养殖领域的监管,镇质监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东南开发区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卫生院配合市卫生监督中队负责餐饮环节的监管。

2我镇食品安全现状

2.1食品安全源头目前我镇现有无公害食品2种,绿色食品7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1400多亩、有机大米100多亩,无公害大米1000亩。2008年3月,通过苏州市专家组验收,成为苏州市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行镇。在种植和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二是畜禽等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和疫病防治问题;三是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工业三废和化肥、激素、重金属等有机或无机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镇农技中心在市农林局的领导下,大力引导水产养殖户、养猪户科学养殖,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从农药、鱼药、饲料销售点入手,加大了检查和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今年未发现有违禁药物销售。

2.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我镇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1户,卤制品14户。食品加工企业中其中豆制品作坊6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作坊卫生达标改造基本完成。另外,全镇已实行集中生猪屠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小作坊问题。这些食品很多是前店后坊、即做即售的小食品加工点,相当一部分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设施陈旧,食品粗制滥造,以质次价廉的食品冲击市场;一些食品小作坊贪图私利,偷工减料,非法购进劣质原料,制售伪劣食品;或者使用添加剂不合格或滥用添加剂。

2.3食品流通环节我镇现有2个镇级农贸市场,2个村级农贸市场,3个水产交易市场,主营副食162户。目前已有近50家单位建立包括食品准入、不合格食品退市、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等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14家被市食安委批准为“食品安全放心农家店”。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二是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的时有出现,特别是在农村,三无食品有一定的市场,三是在镇村结合部、尤其在外来人口集中区有一部份食品经营店未经卫生许可,四是村级农贸市场监管不到位,五是无证摊贩比较多,特别是夜晚和双休日,集镇区和镇村结合部,无证摊贩时有出现。

2.4餐饮服务环节我镇现有登记餐饮服务89家,超50人以上企业食堂卫生达标改造60家,4所学校食堂均为“B”级卫生单位。全镇42名民间厨师参加了培训和体检,主要作头师傅健康证持证率100%,各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按照规定对本辖区的民间自办宴席进行上门登记、业务指导。存在的问题:一是部份餐饮服务痁硬件设施差,二是民间自办宴席可能有漏管理之嫌,三是各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是否真正做到上门业务指导,四是部份餐饮店未能开展食品索证管理。

3存在问题的原因

3.1体制问题由于《食品安全法》刚刚实施,基层尤其是乡镇尚无配套政策与措施,食品安全涉及“种殖养殖、流通、加工、餐饮消费”四大环节,对于乡镇来说缺乏监管和执法的法律依据,又难以从源头和环节中加以控制,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加上监管体制不顺,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镇食安办作为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权威不够,协调存在一定难度。

3.2工作涉及面大,监管力度难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从田间地块到茶前饭后,从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无一不涉及食品安全,如此浩大的工作任务,要做好监管实在太难。在基层工作中,尽管按监管体系建立了监管网络,各环节、各板块都有监管责任人,但仍存在盲区,监管力度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3.3人员素质较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不高,乱用滥用农药现象突出,少数人明知自种的瓜果菜类喷了药,未过安全期,仍拿到市场上去卖;部分经营者在熟食加工中,为了利益或吸引顾客,用劣制油,掺假、使劣,或用“吊白块”等违禁物质现象屡见不鲜;在农村由于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从购进原料到现场操作无人把关或把关不严。

3.4经费投入较少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没有经费保障,镇食安办的沟通也只能是沟而不通,协而不调,望食兴叹。

3.5奖惩机制不完善,工作激励少。虽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对各村的考核,但所占分数不大,各级领导重视不够,食品安全信息员也存在马虎应付现象。

3.6有假冒伪劣食品市场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贪便宜的购物者为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市场机会,假冒伪劣难以杀根。

3.7监管部门执法力不够在提倡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中存在畏难情绪,怕执法,执法力不够。

4解决办法与措施

4.1呼吁上级政府尽快出台与《食品安全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解决农村监管中存在的法律缺位现象,从法律上明确整合监管资源的办法或方式。

4.2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在明确各村信息安全信息员职责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并与绩效挂钩,各职能部门也应配合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

4.3加大资金投入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市镇两级政府预算,由市财政贴一点、镇财政补一点、职能部门出一点,并完善奖惩机制。

4.4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鉴于目前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专业知识差、广大人民群众也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直接制约了我镇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因此,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要重点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二是协调各部门加强各类各级食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从而逐步努力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全社会重视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4.5加大对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抓好食品市场监管,根据监管领域分工,明确自己职责,加强检查次数,加强查处力度,对于违法问题,要大力处罚,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