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工业控制环境安全加强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城市供水工业控制环境安全加强技术探讨

冯砚超

天津华地公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10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现阶段,许多城市地区出现过水质安全事故,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供水系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城市供水系统缺乏必要的完善性,导致水质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现阶段许多城市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导致水质恶化。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安全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改善城市供水水质。文章主要探讨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实践。

关键词: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存在问题;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供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供水系统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稳定、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各个要素密不可分,属于全方位服务,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产生全局性影响。

1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体系

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体系是由应急需要的机构、人员、物资、措施等构成的对城市供水安全应急对象进行有效应急的有机整体,包含涉及到的组织机构的职责与权力、应急人员的构成与数量、物资设备的种类甚至数量、行动的流程和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置措施。该体系一般由应急的组织机构系统、应急的资源系统、应急的决策技术系统和应急的信息反馈系统等构成。应急的组织机构系统分为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其他职能单位、下级应急机构,是由应急指挥决策人员、专家、其他管理人员和机构构成的应急组织体系,完成应急事件的处置、人财物等资源的储备、应急流程、措施的管理、应急接警、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反馈控制、消息发布和一些善后的事务处理等任务的部分。应急的资源系统是在启动应急预案时所需要的人力、物资、设备、财力及其调度、运输、使用的总和,包括专业应急骨干力量、医疗卫生技术队伍、交通运输保障队伍、通讯信息保障队伍、应急引用水源、抢险设备、工程机械、化学药品、通讯设备及应急工作资金等。应急的决策技术系统是应急组织机构在处置应急事件时所依赖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的集合,能够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应急所需的信息和决策方案等的技术支持,具有应急的接警、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应急反馈等功能。应急的信息反馈系统是基于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它在应急的组织机构系统、资源系统和决策技术系统之前起到沟通、联系和反馈的作用,采取电话、电子邮件、传真、视频等方式完成应急指挥组织与相关部门之间各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2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安全问题及其原因

2.1输配水管道内腐蚀问题

输配水系统属于一项大型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存在一系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这些反应是造成管道腐蚀的重要原因,影响水质安全。用户是自来水管道的终端,必须有效解决管道腐蚀问题。管道腐蚀对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首先,金属物质在自然水中溶解,导致自来水出现异味,影响人们正常使用;管道腐蚀会削薄管壁,甚至引起穿孔,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输水能耗以及水头损失;在管道被腐蚀的情况下,管内微生物会迅速增加,从而造成水质微生物问题,导致饮用水质量不达标。造成输配水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为:第一,物理作用。在水流流速很高的情况下,水流会对管道造成严重的冲刷和侵蚀,同时,这些被侵蚀的固体物质随水流溜走,导致金属面不断暴露出来,腐蚀速度极快;第二,化学作用。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与管壁产生电化学反应,锈蚀物在管壁内表面形成,其中铁锈是比较常见的锈蚀物;第三,生物作用,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随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管内腐蚀会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管道内环境比较适合微生物的繁殖,导致管材及其附件被不断消耗,在水龙头被腐蚀的情况下,很难将其关闭严实。

2.2水资源短缺并污染严重

受我国人口数量影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较低,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总体水环境形势严峻。同时,受城市排水影响,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出现区域性水体污染情况普遍,造成水环境功能退化,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现象。

2.3监测技术与净水技术不完善

受水污染影响,我国部分水源地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污染比例逐年增长,净水技术不完善,致使我国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同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能力薄弱,对于当前城市供水的水质安全难以保证。

3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实践

3.1建立完善的水污染应急体系

随着我国水资源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建立完善的水污染应急体系,是当前供水企业的首要工作目标。当水资源、水质或水量出现异常时,供水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检查措施,查明问题发生原因,如出现严重问题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同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截断污染源,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启用备用水源,保证人们的安全健康,处理受污染的水源并解决污染源,从而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3.2水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藻类爆发。对于藻类爆发的处理措施包括:(1)做好对水源地的巡视管理,及时打捞水中的水草,如果水源地的水源无法有效处理,可以使用应急水源,确保城市供水稳定;(2)改善施工工艺。采取在线监测系统,对原水水质内部溶解氧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关注。当藻类爆发时,溶解氧含量会出现很大下降,此时需要迅速将高锰酸钾投入到取水泵房中,利用混凝工艺和沉降方式将藻类除去。同时还可以将适当的助凝剂加入水中,提高混凝效果。严格检测各个工艺的单体出水感官指标,从而对藻类对水质的影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如果水质依然不合格,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在使用混凝剂和助凝剂之前,化验人员还要做好相关实验工作,对最佳投入量进行确定;第二,氨氮突然升高。自来水厂的微生物处理工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去除氨氮,但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处理工艺可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将氯提前加入其中,对水中的氨氮进行有效抑制。

3.3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

在城市供水安全预警过程中,各相关保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的对接工作,涉及的保障措施包括人员物力、物资财力、公共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信息、科学技术和治安维护等方面。应急预案制定后应做好宣传、培训以及演练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对预案的执行加以监督和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分配不均匀,水资源呈现出较为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城市水资源可能会受到各种污染物质的影响,导致水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供水企业必须加强水质管理,认真分析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加强对自来水生产、输送等各个环境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实现提高自来水水质安全性。除此之外,面对水质事故突发情况,企业必须提前制定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此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艺.城市供水系统中水质安全的技术管理和实践[J].智能城市,2017(7):213.

[2]王旭冕.水质分区在供水系统水质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