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效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选择有效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修仕臣

〔摘要〕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

〔关键词〕有效方式探究学习

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指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寻问题的结果。它按照一定的猜想、推测、假设,甚至是朦胧的直觉,对所接触的对象(事实、数据、观念、材料)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切割、组合、联接,从而证明一种假设,制作一件东西,形成一种思想或观点。探究作为获取知识的方式,与被动记忆、被动理解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探究永远是学生主动捕捉和叩问,而不是由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或强迫学生去解决一个问题。其次,探究总是猜想先于行动,即学习者在与问题的接触、碰撞中,首先形成的是对问题结论的直觉,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给予结论或表演性地去证明一个在证明之前就早已知道的结论。再次,探究意味着证据(事实或推论)高于一切。探究活动的潜在信念是:只要可能,就去证实。最后,不论探究过程如何艰辛曲折,探究的结果是对“我的猜想”的验证,因此它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知识,而是我的探究成果。

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新的课程、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1要在和谐宽松的氛围里进行探究

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首要条件。学习应当是一种快乐,一种愉快的活动,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基本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为好奇、好动、好胜、好探究的心理特点。如果这种认知得到满足。儿童的心理就能健康发展,也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如果得不到满足,无疑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一份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尊重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满相容的心理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要充分和学生合作,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好伙伴、好帮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属于学生而不是老师。这样,我们开展探究学习,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体验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喜悦和成功。

2要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学生探究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受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就象到要树上摘苹果一样,跳了好几跳,还是没能摘的话,那么学生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探究的积极性丧失,影响探究的成果。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因此在上课时,我直接向学生发问:你们怎样求出梯形的面积呢?能否进行转化变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有几种可以转化的思路呢?由此,引出的课题不仅换起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和思想方法,而且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促进了知识的正迁移,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3要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探究

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就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贴近生活的、有趣的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以疑激学,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集在一起,达到开展探究的最佳状态。

4要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探究

“动”是孩子的天性,《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操作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学习活动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要让学生自己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与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例如:我在上梯形的面积一课中,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后,自己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由于学生间的差异所存在,在操作中学生间相互取长补短,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的广阔的舞台:有的就利用2个同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到的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通过剪、拼、移、割补等法转化成了三角形、长方形,也找到的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得到了展示和交流,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5要在互相合作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要以小组合作为切入口,改变以往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在合作中,学生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还要有责任心来关心帮助别人,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和集体荣誉感。在合作中,每个学生得到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更是得到了同组的互助、组间的竞争。这样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当前实施二期课改的大课题。只有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的实践,不断的改进,创设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开展好探究性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锦堂主编.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M].地质出版社,2004

2李丽芳主编.研究性学习[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即墨市北安街道北林戈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