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心电监护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床边心电监护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护理要点

吴永梅

吴永梅(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心电监护的主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进行临床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26例,进行系统的运送护理、常规护理、心电监护护理、心理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心电监护均顺利进行,无重大心电监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经系统治疗后均病况均有所好转,病情稳定。结论系统的床边心电监护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保证心电监护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电监护老年护理

心电监护是医院危重患者群体的必需监护手段,它主要通过动态、持续的心电监测活动来发现病情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积极急救提供有效预警。心电监护仪作为心电监护的主要设备,构造上配置了血压袖带及各种心电导线等,相对比较复杂,进行实际监护时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对患者造成不便。而且监测时仪器会发出心跳声、报警声、测血压充气声等各种声音,容易给情绪原本就不甚稳定的患者带来恐惧、焦躁、紧张、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1]。我院近年对临床治疗中进行心电监测的老年患者26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护理支持,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6例,具体资料为:男19例,女7例;年龄69-87岁,平均年龄74.3岁,具体病况为:心肌缺血6例,冠心病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率失常4例,心力衰竭4例,恶性高血压3例,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均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

1.2护理支持

1.2.1运送护理

患者病发后应当立即用手推车将患者推进急救病房,严禁背送,以避免此种方式挤压患者心脏造成不良后果。正在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转运时,要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监护仪上的各种导线要固定好,护送过程中注意安全、快速,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变化,根据病况变化适当进行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

1.2.2常规护理

(1)针对性病况护理

进入急救室后,根据患者的胸痛程度、呼吸状况等进行相应的呼吸支持,合理控制氧流量和给氧速度,一般来说胸痛、胸闷程度较重患者氧流量以6min/L为准,持续给氧72h以上。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心率失常患者为例,要积极进行降温治疗,饮食护理上提供易消化、清淡、低脂的饮食,嘱咐患者注意大便通畅,必要时进行灌肠或给予缓泻剂,以减轻心脏负担。治疗第1周内患者要卧床静秀,第2-3周可进行简单运动,第4周病况稳定后可出院。

(2)生活护理

患者病况较为危重,加上心电监护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患者多被限制在病床上,日常生活难以自理,因此,护士应当协助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例如协助进行患者服药、饮水、进餐、排便、皮肤清理、漱口等工作。将患者常用物品放置在其伸手能及范围之内,加强病房巡视,在病床前安置传达铃,以及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帮助。

1.2.3心电监护

采用飞利浦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患者72h内的行走、坐位、静息、卧位状态下的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监测。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做好观察记录,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进行重点观察。监护过程中,护士要应用丰富的护理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并做好应对措施。准备好术中所需急救设备和药物,当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要做好及时抢救工作。心电监护中配合以以下护理。

(1)皮肤护理

安置电极前要用温热的清水江患者胸部皮肤清洁干净,以减轻皮部脂肪影响T波、P波、QRS等心电波形的清晰度。

(2)导线连接及电极安置

连接导线时应当注意SPO2指套和血压袖带要尽量连接在不同肢体上,以血压监测时的充气操作影响SPO2监测结果。安置电极时要选择合适、准确的安置点,一般来说要避免安置在心底部或心尖部位。

(3)预警设置

根据患者具体病况的临床变化特点,设置合理的预警线,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患者危急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还能避免多次报警、无效或错误报警引患者恐惧及紧张感。心率预警上,慢性心率失常的心率预警点可设为45次/min以上,快速心率失常的报警点可设置到160次/min以下[2]。血氧饱和度(SPO2)预警上,正常状态下人体的SPO2范围为95%-97%,若SPO2小于90%为轻度低氧血症,若小于85%则为重度低氧血症[3]。因此临床上可以将SPO2预警值设为大于90%,若出现低氧血症时应立即急性面罩给氧,以及时提高SPO2。恶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BP)预警上,可将预警值设为小于160mmHg。

1.2.4心理护理

老年危重病患者是特殊的患者群体,危重病情给其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老年患者群体多有恐惧、无助、焦虑、孤独、绝望等消极心理。而心电监护的特殊性,如导线限制患者活动,仪器发出各种噪声等都会加重这些消极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支持上,一定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

(1)紧张、恐惧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士应当以亲切的语言、稳重的操作和娴熟的技巧给患者以安全感和可依靠感。生活上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且有交谈意愿的情况下,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排解其消极心理。另外,合理安排患者家属进行探视,以使患者得到家庭的鼓励和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2)行动受限

病人因病情危重长期被限制在病床上,身体上很难有舒适感,心理上则会产生强迫感,难免会焦躁、抑郁。对此,护士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心电监测的目的,告知患者要放松身心,配合监护工作,以尽快康复。还可通过适当的体位护理和床上运动指导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心电监护对患者活动的限制程度。

(3)噪声

心电监护仪发出的报警声、血压充气声等都会引起患者的烦躁和不安,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睡眠[4]。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当以“四轻”为原则,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尽量避免增加噪音源。可以将仪器的报警声音量调小,必要时可调节为闪光灯报警,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静修环境。

2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心电监护均顺利进行,无重大心电监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经系统治疗后均病况均有所好转,病情稳定,无护患纠纷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普遍较高。

3小结

心电监护是医院重病症治疗中常用的监护方法,对老年患者群体来说,心电监护尤为重要。因此,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床边心电监护的重要性,以系统、严密的护理支持来最大程度的保证监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其临床康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患者群体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心电监护护理操作上要注意结合患者群体及具体病况的特点进行,尤其注意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提供人性关怀,减轻其消极心理,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其舒适感,从而通过良好的心理暗示效应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心.心电监护仪对病人造成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1(6):721-722.

[2]周春华.临床上常见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2(24):2275.

[3]王桂杰,李群.老年冠心病多源性室性早搏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20-21.

[4]游桂英.心电监护病人的护理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