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用电计量表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浅谈如何优化用电计量表计管理

朱黎军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常德供电分公司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电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资源构成,科学分配与使用电能可实现战略性突破,推动整个区域用电规划决策稳步运行。供电公司不仅要重视电力生产规划工作,还要对区域用电计量采取科学管理方案,加快地区用电策略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电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本文分析了用电计量装置类型及作用,从计量数据处理、智能调度模式、数字化改造等方向,分析如何优化用电计量表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用电计量;数据处理;智能化;管理

用电计量表计管理是供电公司日常管理内容之一,直接关系着地方用电资源分配成效,做好此项工作是电力业改革建设要点。随着计划经济战略广泛实施,地方用电步入规划改革阶段,利用计量装置强化电能分配力度,可从多个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各种因素造成的用电浪费现象。因此,供电公司要充分发挥供电调度作用,及时调整用电计量表计管理工作,促进电能资源供用一体化建设模式。

一、用电计量装置作用

电能计量装置是一种记录用电客户使用电能量多少的度量衡器具。它包括各种类型电能表,如图1,计量用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电能表和电压电流互感器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节能作用。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企业销售电能进行贸易结算的“秤杆子”,他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电力企业资金的正常回收,以及与用电客户双方的公平交易问题,它对促进供、用电双方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用电计量装置

2、管理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在电力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用电客户的电能用量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开展电力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而随着我国各大企业以及居民用电量的逐渐提升,也使得我们原有的表计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我们现今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用电计量管理工作。

二、计量表数据处理技术管理

近年来供电系统经营步入标准化,供电调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改变早期落后的供电传输模式。用电计量装置管理要借助数据处理技术,取代人工参与数据分析模式,提高用电计量数据处理效率。供电公司可按照每个季度用电情况,编制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供电服务模式,“定时、定点、定量”供应所需电能;规划不仅优化了供电传输体系,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

1、数据节点。计量表数据化要采用多个节点进行控制,协调各个数据流程之间的可操控性,通常节点机及操作系统层高性能客户机、分层或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等。多向节点技术改变了单一连接的不足,形成与供电系统相关联的操控体系,强化了各类数据资源的可利用性。单向节点仅有1个节点,多向节点经交换机处理后,可实现多个节点控制,这为供电系统集群化控制创造了平台,多向节点传输性能更加优越。

2、数据控制。新计算机集群技术采用强大的存储器平台,适应了数据库层次的革新要求,建立更加稳定、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平台。现有计量表管理主要用于电力调控,为供电调度人员提供相对稳定的数据平台,管理层是集群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力处理任务,集群系统内部添加了诸多可操控模块,从网络层面及结构应用等方面优化改造,例如,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负载平衡、并行IPO、安全等均可起到管理作用。

3、数据网络。网络问题是制约计量表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与计量表设备连接与运行方案存在密切关联,阻碍了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优化发展。无线网络是计量表传输平台,设定网络空间有助于实现智能化操控,加快了互联网数据传输模式的运作效率。集群化控制设置无线网络结构,不仅改进了计算机的可操控性,也使得供电系统性能得到最优化利用,充分发挥了网络互联结构、通信协议、信号技术等作用。

三、计量表智能调度模式管理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或个人用户对电能需求量均在增加,发电生产是保障社会供电的基础。另一方面,超负荷运行也导致供电线路故障率上升,破坏了设备结构的稳定性。电网计量表使用后期,要注重多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全面提升供电传输作业效率。

1、计量测控。供电一体化是电力行业先进方式,各种设备是供电调控的操作工具,对设备进行综合监视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优化用电计量表计管理角度出发,采用计量测控装置可实现数据自动化控制,才能提高用电计量装置的可利用性。如图2,利用数据处理器为中心平台,配置LCD显示器、通信接口等,实现了用电计量一体化控制流程,及时掌握区域用电调度水平,帮助供电公司收集有价值数据信息。

图2用电计量自动化控制

2、故障监控。现代电力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节能降耗是行业运营的先进思想,用其指导电力生产模式改革具有多方面意义,可全面提升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掌握计量表实际应用功能,实时防范可能出现的计量表故障,降低整个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从结构、原理、特点等方面了解,详细认识计量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结合电网等级电压探讨了计量表运行状况,综合监测计量表运行的成效、缺陷、跳闸事故等,为故障缺陷分析做好相关准备。

3、人员实训。为了解决农村供电系统组能耗超标问题,进一步实现供电作业效率的最优化,电网必须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供电模式,满足多功能电网改造的应用要求。对配电站工作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计量表调试操作的基本要求,从专业角度建立可行的计量表管护方案。例如,安排值班人员参与计量表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掌握计量表结构原理以做好故障防控计划。此外,计量表安装也要由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设备安装后期状态的稳定性。

四、计量表数字化改造管理

电能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紧缺资源,也是地区规划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优化,供电系统改造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根据地方实际用电量控制电网结构。新时期城市与农村用电量持续增多,用电计量是电力调度主要方式,借助用电计量表计工作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供电公司来说,用电计量表计数字化是管理技术创新表现,能够体现出计量表在用电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1、设备改造。电力生产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采取科学的监控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系统运行要求,降低各种系统功能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供电公司采用数字化装置为平台,对计量表制定专项控制方案,及时掌握适合计量表状态的运行方式。比如,计量表数字化中,安装电子传感器作为信号传输模块,为计量表测量控制建立了先进的平台。

3、安全改造。计量表数字化改造坚持“高效、优质、安全”等方向,采用网络化调度技术辅助网络化运行,为用电计量工作提供依据。计量表由多个部件构成,数字化改造管理要考虑电表接线方式,选用直接接线或间接接线等方式,不断提高计量表数字化运行水平,这些都是计量表数字化管理重点内容。同时,也为地区用电控制提供了便捷性,让值班人员在相对稳定平台下执行操控任务。

结论

总之,计划用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按照社会生产生活所需能源进行规划安排,可以降低电力资源的浪费率,促进电能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供电公司既要考虑实际供电调配要求,还要重视用电计量表计管理工作,利用先进技术构建现代化用电管理模式,从而加快地方用电科学化建设局势。用电计量表计管理要借助高端科技运用,建立更具科技性的用电计量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加快地方用电资源的统筹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万臣.如何在供电企业强化用电营业管理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

[2]龚大权.探讨用电管理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3(21)

[3]陈伟良.探析供电企业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

[4]韩博闻.浅谈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5]曹永新,安冬梅.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用电营业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作者简介:朱黎军(出生于1977年6月-),男,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用电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