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护理的研讨

/ 1

小儿急性中耳炎护理的研讨

李彦春

李彦春

【中图分类号】R9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50-01

急性中耳炎以婴儿及幼童在冬季多发,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失聪。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数病例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转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导致失聪及耳痛。小儿急性中耳炎外科治疗的护理很重要,现将工作体会研讨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选取我院门诊病例116例,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6个月-17岁,平均8岁。

1.2临床症状: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1.3方法:

1.3.1术前护理: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输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胸透、耳部螺旋CT等。术前一天备皮、洗头、理发、耳周5~7cm剃光头发,男性患儿可建议理光头,保持口腔清洁。术前晚上保持足够睡眠,术前遵医嘱给地西泮针10mg,血凝酸针1ku,并把耳部CT带入手术室供医生参考。

1.3.2心理护理: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过程、术后疗效缺乏了解,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主动了解患儿心理活动,向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注意事项,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成功率,使家属多一些手术知识,减轻患儿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使其主动地参与治疗与护理,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1.3.3术后护理:①一般不采取局部冷敷,7~10d内给予半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头部剧烈运动,以防止重建的听骨链及修复的鼓膜移位,对术部负压引流者采取低半卧位。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床铺舒适,定期开窗通风,必要时吸氧。②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测量T,P,R,BP,每半小时测一次,特别是体温变化,它是反应颅内感染的先驱症状。一般术后都有低热,在38℃以下,持续2~3d,无需处理。当超过38.5℃时可给予物理降温,退热时要补充足够的水份。同时保持口腔清洁,不能刷牙者可给予1:500呋喃西林液漱口,每日2~3次。③注意刀口渗血情况及疼痛的性质,术部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量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如术区敷料渗漏或脱落,应及时更换,保持刀口干燥清洁,预防局部感染。④术后前3d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半流饮食,以减少咀嚼时引起刀口疼痛,如牛奶、豆腐脑、鸡蛋汤、新鲜果汁等。4~7d进软食,7d后进普食,荤素合理搭配,易于消化吸收,同时也可以促进刀口愈合。

1.3.4护理要点:保持外耳道干净,但不能重拭重擦。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如为婴儿,在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即应竖抱而不能横抱。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或纳入药物。忌进辛辣发物及酒类。病儿的乳母,也应忌以上诸物。冬天滴用的水剂,应加温一些,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简便法:在滴药前10分钟,将药藏在贴身的衣服口袋里。

2结果

经过我院的治疗和护理之后,112例患儿手术后恢复良好,可以出院继续护理。4例患儿仍需留院观察和治疗,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3讨论

急性中耳炎是由化脓菌侵入中耳引起,小儿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常发烧,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大一点孩子会诉说患耳疼痛,尤其夜间疼痛加剧,有时会用力揉搓患耳。小婴儿不会说话,常常在吃奶时啼哭,拒绝吃奶。鼓室积脓时可引起鼓膜穿孔流脓,流脓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会有所减轻。婴幼儿咽鼓管较短,管腔相对宽且呈水平位,这就为细菌进入中耳开了方便之门。加上这一时期抵抗力低下,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等,其炎性分泌物可直接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如果是平躺喂奶,也很容易反胃漾奶或呛奶,奶汁沿咽鼓管流入鼓室也可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小儿患急性中耳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应用足量抗生素,直至症状消退后五六天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治愈后穿孔的鼓膜大多能愈合。如不及时、不彻底治疗可转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听力,少数还会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为患儿们减轻痛苦,也为家属们减轻忧虑。

参考文献

[1]申皎君陈安国中药外用治疗中耳炎23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2):25-26

[2]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25-326

作者单位:150010哈尔滨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