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钟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钟灵

钟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实验学校610000

摘要: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其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更加富有逻辑性,在生活和研究中都被广泛地运用到,学好数学培养理性的思维和活跃的思考能力十分有益,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方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还是一句俗套的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大家学好数学就得先做到让大家对数学感兴趣。在这方面老师可做的有很多。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用词诙谐活泼,不要过于沉闷古板,善举贴近生活的例子,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起同学们对本学科的热爱,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由浅及深,遵从学习规律

人在接触新事物了解新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在学习数学时也是如此,学生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把握住知识点的核心,直接就可以解决难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住知识脉络,在一开始打好地基为后面更加深入的学习做铺垫,不要一味给学生灌输直接的公式、结论。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吃透课本内容,深刻理解课本内涵,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周围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可接受性能力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建造好学习框架,比如幂的概念就是从平方发展而来,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是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引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学生保持耐心,怀着积极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及时收取同学们对学习数学过程的反馈来调节教学进展,多鼓励大家,一开始不会不要紧,慢慢跟着教学进度走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成果。

三、平等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只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媒介,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是互惠互利的学习共同体。师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双方的默契,活跃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地开展数学教学,而对很多学生来说,对某一个学科的喜爱程度很大一部分与授课教师挂钩,喜欢这个老师自然就更愿意听这门课,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以教师要老师把姿态放低要融入到学生中去,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听取他们的困惑。当然把姿态放低不是说就要全方位地为学生考虑,形成一种单方面被动的教学模式:“我为你把一切都准备好,你只需乖乖听讲,不用多动脑。”这种极端自然也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表达出即时状态,初中数学需要以教材内容为中间体,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让老师积极开展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原理掌握知识点,培养起逻辑思维能力。

四、活跃教学,善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也早就走进课堂实现了全面应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活化课本,还可以改变旧的被动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展示方法灵活多样,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体现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及时地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增强了自主性的学习状态,按照本人的基础水平、兴趣挑选适合自己的重点学习,改变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单一的教学过程,摆脱了传统枯燥的纸笔课堂、板书课堂的局限。举个例子,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对多面体进行旋转、切割等过程,结果更加直观明了。

五、自我反思,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作为知识内容的讲解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因此老师一定要及时反思,发现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累教学经验。

在备课时,要注意可以参考但不要一味套用之前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修改、及时更新,认真钻研教材有所取舍,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观察大家是否对这个知识点了解了,解题是否顺利,现在适不适合进行下一个章节等等,也要关注教学手段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及时调整教学进展,把握教学灵感,力求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后,要反问自己几个问题思考答案,今天有没有达到预设目标,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下次可以在哪些地方再进步调整,教后反思是最为重要的,可以把这些答案都记录下来便于今后整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好初中数学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钻研教材,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房爱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J].2013,20。

[2]代俊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J].2012,3。

[3]何雪萍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研究[J].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