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与数学学习”的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阅读材料与数学学习”的教学体会

陈红艳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陈红艳

【中图分类号】G636【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4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版本教材应运而生了。在中学的教科书中编入了许多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应用,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所选择的素材都是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反映了一定的数学价值,表现出了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有着十分积极而又独到的作用。

一、阅读材料进行数学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于数学史教育,一般在必修课教学过程中涉及不多,然而史学教育对于了解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部分阅读材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北师大版必修二中的《笛卡儿与解析几何》一文介绍了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问题等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家笛卡儿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北师大版必修一中的《函数概念的发展》则向学生展示了函数的发展的漫长过程,并指明了函数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北师大版必修五中的《人的潜能》告诉读者要克服心里困难,相信自己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对这些阅读材料的处理,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其中所蕴藏着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众多数学家们的严谨、踏实、不畏艰难、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会带给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其受益终身;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其次阅读完这一材料后,学生对函数表示出较大的兴趣,教师可指出,函数的发展及应用是无穷无尽的,代数与几何的关联的提出留给了学生立志于数学研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阅读材料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一般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然而有的知识太抽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很难理解。恰在教材给出了一些阅读材料,比如北师大版必修一在继集合与映射的学习之后,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映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映射这个抽象的概念,并让学生体会映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攻破“难题”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必修三时并没有什么“难题”可做,所以有的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以致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太好。继第一节后教材就编排了《选举的预测》帮助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并让学生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物不知数》体现了算法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加深了对算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并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数学与音乐》讲述了音乐中的乐谱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北师大版必修一中的《市场经济的供求》中两条曲线,三幅图以数学的特有方式,从函数角度简单又清晰地刻画了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以学生身边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函数的兴趣。北师大版必修二中的《蜜蜂是对的》中蜂蜜充分利用了几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有些阅读材料的编写恰好有此效果,可以将它们进行修改或重组以作为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我们不仅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沪科版九年级下册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做,既不脱离所学知识,又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五、阅读材料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随着高考的改革,学科与学科之间相联系的题型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向量与中学数学》说明向量作为沟通代数,几何,物理的桥梁。北师大版必修四中的《三角函数叠加问题》说明了三角函数在交流电,简谐振动及各种“波”等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性,北师大版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也体现了数学与物理的紧密联系。这些阅读材料都足以体现数学与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在高中的其他课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由此可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也再一次让学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阅读材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但新教材中对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描述不具体,很多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正文没有介绍,渗透于各个角落之中。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须通过教师的提炼、总结、点拨和培养才能形成。某些阅读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七年级下册中的《巧用因式分解》介绍了欧拉用因式分解解决了一个历史悬案,推翻了费马猜想,让学生领略不完全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意识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须进一步得到证明。七年级下册中的《类比推理》指出了和归纳推理一样,都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规律、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