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语,让数学作业“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巧用评语,让数学作业“活”起来

詹丽玲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评语是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作文批阅方式,它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用笼统的等级制量分。学生只知道正误,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关键词:数学作业情感交流学习成绩

作业批改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检查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掌握多寡的直接体现。教师从作业批改中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只是用单调的“√”与“×”来表示答案的正确与否,用笼统的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地标识出学生的差异。不像作文的批改,有详细的眉批与总批。这种作业的批改方式显得死板、片面,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好的作业批改应是对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题意分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做了体现。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法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便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如何通过改进作业的批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把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能让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旧貌换新颜。

一、评语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给予适当的启发性评语,能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解:小明买了一批水果,买桔子用去74.96元,比买桃子多用了32.76元,比买桃子与香焦所用钱的总数少4.92元,买香蕉用了多少钱?一般这题的解法是74.96+4.92-(74.96-32.76)=37.68(元),而有一个学生除了这种解法还写了解法:4.92+32.76=37.68(元)。我在这道题的边上打了大大的“△”,并写道:“解得巧,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以此来肯定他的独特见解。对于只有前一种解法的学生,我在边上写上:“聪明的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爱动脑的你一定还有妙解!”这样的评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克服了学生思维定势的缺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从多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他们勇于尝试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不同的评语引导学生自行改正不同的错误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与“×”就能评判的。小学生自查自纠的能力不强,传统的作业批改中的“√”与“×”只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明白是为什么错了。在这些错因中,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计算不认真,有的是题意分析判断出错等等。当出现这些错误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是由于时间有限,教学实际中根本不可能对几十个同学都采用面批。这样,作业使用评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就显得简便而且实际多了。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错因用评语的方式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指导,评语能让老师和不同错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一对一的铺导。

三、运用评语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成长存在着差异,学习习惯并不都是良好的,不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进步的拦路虎,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经常用评语提醒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我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很好,可是字却写得很潦草,作业不美观。那我就用上:“聪明的你,字能写得工整些,就更好了。”常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的一个同学,我用上:“赶走你变优秀的敌人——粗心大意,你将更进一步!”“赶紧加入细心的队伍吧,它能让你更优秀!”“认真点,拿优你也行!”对于不爱思考的学生,我用上“要让自己优秀,就要勤动脑。”对于不及时交作业的学生,用上:“聪明的你,能勤快些,能让你好上加好噢。”这些评语的使用督促学生不断纠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巧用评语,促进差生成长

基础差的学生在各方面和好生都存在差异,作业错误率高,每次作业都是“×”,造成学生不爱做作业,老师不爱改,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为了不让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反差,造成恶性循环,他们的作业批改可以采取暂不评对错,不打等级,先写上指导性的评语。例如:在分数除法中,有一个学生总是忘记分数除法的法则,每次都是错的多,对的少。这时,对学生的作业先不予评判,先用引导评语:“请重新看看例题,弄清法则后重做。”“是你粗心了吗?没注意法则。”等等。第二次学生做对了,再用上鼓励性评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很好,你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你又前进了一大步。”“做得很好,多复习,下回你还能更棒!”采用这样不同次用不同评语的批改策略,既鼓起了差生的自信心,也调动了差生学习的兴趣,使差生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亲切、明了、针对性强的评语,充满了激励性和启发性,在传统的批改方式上再加入评语,使数学作业的批改效果得到了质的飞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柯汉林教与学[M].中央民族出版社,2001。

[2]柳海平教育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沈阳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