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探析

王亚剑

王亚剑(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而高中历史教学又是落实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是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145-01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了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即探寻历史信息,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则强调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素养这一重要部分,并指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体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部分组成。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了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人对此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一、用核心素养指导教师课前准备

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较为顺利的上好一堂历史课。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在此赘述。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充分理解领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于课前准备的以下环节。

(一)备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机结合,明确三维目标。例如,在设计《蒙昧中的觉醒》通过设计“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树立家国情怀”这一目标,使学生加强对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同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以及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尊重。

(二)备教材。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史编排,知识跨度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于知识贮备不足学生来说,存在知识理解上和知识联系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将“时空观念”这一素养贯穿在备教材上。教师在备课中要处理好通史和专题史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要对每一节知识按照一定思维进行梳理,整合,理清每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后顺序,前因后果,并且要在复杂,众多的知识点中,针对学情,敢于取舍,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地理图示。使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形成明确的空间观念。

(三)备教法。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求教师的教法多元化。例如使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解决,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明确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二、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仅仅依靠课堂上知识的灌输和价值观的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在动态的课堂中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记,师生交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导学设疑,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和多元评价这几个环节。

(一)导学设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编写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研究教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识记。教师也要在学案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古代经济政策》的学习中,教师要设置“为什么封建统治者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就需要学生打破教材局限,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分析,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能力,以及史料分析能力。课堂上解决问题时,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使学生明确要想在当今的社会立足,只有与人合作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为学生补充和展示教材以外的史料,供师生共同探讨。通过史料研习,使是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同时也要把对史学界有争论问题的史学观点抛给学生,供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确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会解释不同,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悟历史的真谛。树立家国情怀。历史是过去发生,是不可逆的,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加生动的感悟历史,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从而更加睿智的去认识时代,看清社会的前进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参观历史遗存,编演历史剧,影像资料等去创设情境。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也是可行性最大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像学生播放中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清楚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和国际意识。

(四)多元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必需的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让学生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更有用的人。在课堂评价中,就不能单纯的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分析史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评价。教师运用的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评价相结合。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非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每位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更集中精力于核心素养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历史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小兵《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学,2002.11

2、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7,(02):122-123.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