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损伤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腕关节损伤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威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对腕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加行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手法松解+中药熏蒸)。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以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损伤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其疼痛,改善其腕关节功能,临床应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为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

【关键词】腕关节损伤;中医康复治疗;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腕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与解剖位置,非常容易发生骨折或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虽然临床可以通过外固定进行治疗,但术后长期制动容易导致肌肉粘连、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常规康复锻炼虽然可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但耗时较长且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试探究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对腕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8岁~74岁,平均(51.25±10.31)岁;损伤类型:桡骨远端骨折19例,尺骨下段骨折12例,腕部肌腱损伤7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9岁~73岁,平均(51.36±10.22)岁;损伤类型:桡骨远端骨折18例,尺骨下段骨折11例,腕部肌腱损伤10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1例。将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损伤类型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中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标准;②固定可靠,软骨已修复,骨痂已生长,肌腱连续;③已去除外固定;④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同意[2]。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关节畸形、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为腕关节、手掌等进行主动运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桡腕关节的旋前、旋后、屈伸训练与尺桡偏训练,此外还需对掌指和指间关节进行主动运训练,如内收或外展手指、屈伸掌指或握拳,等等。所有训练均为每次3次,每次10下,连续3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康复治疗,具体为:①手法松解:对腕关节、前臂、手掌进行自下向上的手法放松治疗,手法包括推压、揉捏、抚摸等。对桡腕、尺腕关节以及近侧的掌骨关节进行纵向牵引,每个关节60秒;先向尺侧、桡侧、掌侧滑动患者的尺腕关节与桡腕关节,再向掌侧与背侧滑动患者的近侧掌间关节,每个关节6次,每秒1次;对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进行纵向牵引与向掌侧滑动,每个关节6次,每秒1次,再向桡侧与尺侧滑动患者的上尺桡关节和下尺桡关节,每个关节5次,每6秒滑动1次;对手指进行牵拉,10秒左右。保持患侧前臂中立位,于前臂的中段对尺骨与桡骨进行横向牵拉,将前臂骨间膜进行尽可能地牵伸,最后牵抖3~4次患者的上肢。②中药熏蒸:取25g大血藤、20g赤芍、20g川红花制成活血散瘀洗剂,或取30g生天南星、20g木鳖子、20g王不留行、20g白蔹制成软坚散结洗剂,对损伤部位进行中药熏蒸,温度在40℃左右,时间在20分钟左右,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3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以及疼痛评分。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疼痛程度从轻到重分别计0~1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8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疼痛评分的组间对比()

3讨论

腕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腕骨骨折、尺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周边肌腱肌肉损伤等,腕关节周边的软组织在发生损伤后将会形成淤血,对患者的康复产生阻碍,临床对于腕关节损伤后患者出现的活动受限、肌肉粘连等问题主要通过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借助对尺桡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来促进患者的恢复,但是这种康复模式见效较为缓慢,通常需要数月的时间才可获得较小的效果,因此临床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中医看来,“气伤痛而形伤肿”,简而言之就是损伤后形成的淤血会使该处的气机阻滞,而脉络不通便会导致疼痛,若要促进新生组织的生成,则要祛除淤血,恢复脉络中的正气,进而达到强健筋骨的目的[5]。基于这样的原则,本文中研究组便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加行了中医康复治疗,其使用的两种熏洗处方分别有软坚散结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再借助熏蒸的热效应可以使中药原本的药效得到更好的吸收;而手法松解则能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改善局部循环,加快关节液的流动[6]。研究组采取这两种方法,可以使患者受损伤的腕关节得到更好的恢复,这一点从结果中研究组大于对照组的腕关节背伸度、旋前度、旋后度、掌屈度以及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P<0.05)得到证实。

结语:

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对腕关节损伤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还能改善其腕关节功能,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庆,刘晔,孟松桥.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3):101-103.

[2]付婷婷,张鑫,马晓东,等.腕关节损伤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8,30(12):55-57.

[3]俞泳,张蕾,王立生,等.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骨肽注射液对桡骨近腕关节处骨折恢复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2):2433-2436.

[4]李波.上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3):52-53.

[5]万钟,万长浩.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0):55-57.

[6]赵勇,董青青,秦伟凯,等.中医综合康复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7,30(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