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子痫前期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

闫雅如王莉(通讯作者)

闫雅如王莉(通讯作者)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分娩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E患者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脂指标的比较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DL、LDL/apoB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子痫前期;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714.2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64-02

引言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妊娠期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及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2%~8%,国内报道为3.2%[1,2]。目前公认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是导致PE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也是多种致病因素介导其发病的中心环节。研究证实,长期高脂状态会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大量研究表明,PE患者体内多存在脂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导致孕妇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强,毒性产物增加,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PE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本文以PE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为切入点,探讨其改变与PE发生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诊断为PE的孕产妇58例为PE组,年龄(31.6±5.4)岁,孕周(34.8±3.6)周。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血压正常的孕产妇53例为对照组,年龄(30.0±5.2)岁,孕周(35.4±2.3)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参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版)”,并排除妊娠前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的孕妇;妊娠期未服用激素及其他相关药物。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河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资料的采集从住院病案中采集孕妇入院时的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和分娩时的孕周。

1.2.2血脂的检测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5mL,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TC,甘油激酶法检测TG,直接法检测LDL、HDL,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Ⅰ、apoB。本研究中各项指标均由专人操作。

1.2.3相关指标的计算

(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2)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是国际医学界制定的一个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是:AI=(TC-HDL)/HDL。它的正常数值为<4,如果AI<4,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

(3)HDL/LDL比值:HDL被称为“好胆固醇”,LDL被称为“坏胆固醇”,两者只有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上,才能有效防止血管病变的发生。正常HDL/LDL比值应在0.3及以上,如果这个值被大大降低,那么个体就容易发生血管病变。

(4)平均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apoB):可以间接反映LDL颗粒大小的指标,LDL/apoB比值的越小代表血浆LDL颗粒越小。

1.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在正常妊娠期,随着妊娠的进展血脂水平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为了维持正常的妊娠,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及母体分娩、哺乳的营养和能量需求,在母体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的影响下,妊娠期处于明显的高血脂状态。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但正常妊娠间的高血脂环境中却未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体内HDL等抗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的升高有关。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正常妊娠者HDL/LDL比值的平均值为0.50,AI的平均值为2.45,均属于正常范围之内,故正常妊娠者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妊娠期母体生理性高脂血症是正常妊娠必有的特征,也是成功妊娠的必备条件。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PE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Nabih等研究表明妊娠早期血脂异常使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孕妇将来患子痫前期的几率更大。Mendola等发现妊娠中期TC浓度升高会使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2~4倍。以上研究说明子痫前期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发现,PE患者的BMI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这说明肥胖会妊娠期增加PE发生的风险,这与Vieira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肥胖本身就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有关。在本研究中,PE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这说明TG的变化在P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究其原因,不饱和脂肪酸是氧化应激中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主要底物,TG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底物的增加,形成多种脂质过氧化产物(LPO),LPO能抑制前列环素I2(PGI2)的合成以及促进血栓素A2(TXA2)释放,从而导致血管痉挛和血小板凝集,产生子痫前期的各种临床表现。

本研究还发现,PE患者的AI值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而HDL/LDL值较正常孕妇明显降低,而血浆TC、HDL、LDL值与正常孕妇相比无明显变化。另外,有研究报道,PE患者血浆中颗粒小、密度大的LDL颗粒增多,这可能与胎盘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学者对近7000个胎盘的病理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正常胎盘中占0.4%,在子痫前期中占10.2%。研究结果显示,LDL/apoB值较正常孕妇明显降低,这说明PE患者血浆LDL颗粒小于正常孕妇。这说明虽然PE患者的血浆TC、HDL、LDL、apoB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正常水平范围内它们的组成发生了异常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

综上所述,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MendolaP,GhassabianA,MillsJL,etal.Retinol-BindingProtein4andLipidsProspectivelyMeasuredDuringEarlytoMid-PregnancyinRelationtoPreeclampsiaandPretermBirthRisk.[J].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2017,113(3):676-687.

[2]VieiraMC,PostonL,FyfeE,etal.Clinicalandbiochemicalfactorsassociatedwithpreeclampsiainwomenwithobesity[J].Obesity,2016,25(2):460-467.

[3]LiuH,ChenY,XuS,etal.EffectofpositiveaccelerationadaptivetrainingonPGI2andTXA2contentsandTXA2/PGI2ratiointhegastricmucosaofrats[J].WorldChineseJournalofDigestology,2015,23(29):4680-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