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情境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设计

冯东宇

冯东宇(邳州市铁富中心中学,江苏徐州277533)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等。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而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将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来创设情境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搜集与教材相关的生活常识,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利用这些生活常识作为案例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温与生活”时,按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苏北地区的水果有哪些?2.我们这里房屋的结构样式怎样?3.我们的服装一年四季有怎样的变化?4.我们一年四季的饮食有怎样的不同?5.我们这里的农业生产要不要考虑气温的变化?五个学习小组分别指定一个问题讨论。因为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大家踊跃发言,都能说上一些共同点,最后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这里的水果主要是苹果、梨、桃子、葡萄等,但香蕉、菠萝、荔枝产地不在苏北地区,因为这些水果需要高温;我们的房屋墙体高大,屋顶多为倾斜的,因为夏季气温很高且雨水较多;我们的衣服一年四季变化很大,冬天气温低,我们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夏天气温高只穿短袖衫等。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自己这么近,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与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通过故事来创设情境

讲故事也是创设情境教学的一种方法,故事的选择要与教材讲析的内容相关,从故事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我国的一个历史典故,其中蕴含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就可以由此来创设情境: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时值隆冬季节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而曹军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而会烧了自家。由此引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属性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理解掌握便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故事情境设计,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问题探究来创设情境

教师要运用疑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好奇心理去探讨,去了解。例如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这一特点时,有这样的问题设计: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阿拉伯半岛上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这两地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你能说出为什么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探索,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一致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的同时又受东南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正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由此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应是海陆位置,进一步体现我国季风气候的优越性。

四、通过教具模型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宏观性和复杂性,要求地理教学实现图像化、立体化、系列化等目标。中学地理直观教具包括各种地图、图表、图片、实物、模型及各种电子仪器设备等。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就可以借助模型进行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直观的体会到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等抽象的地理原理或现象。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了过去课堂单一沉闷的气氛,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情境设计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资源情况来确定适当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愉快的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