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及护理观察

郭子路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河南内黄456300)

【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实施术后护理以预防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食管癌疾病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实施术后护理以预防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食管癌;心律失常;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69-02

食管癌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大多数都会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仅仅会对患者的机体循环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进一步危及到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广大护理人员应该保证在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现象,并实施有效预防和对症的处理[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食管癌疾病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2±0.6)个月;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病灶位于胸上段的患者14例,病灶位于胸中段的患者20例,病灶位于胸下段的患者12例;患者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61.3±1.4)岁;患者体重44~79kg,平均体重(54.2±1.6)kg;观察组患者食管癌疾病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1±0.7)个月;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病灶位于胸上段的患者15例,病灶位于胸中段的患者20例,病灶位于胸下段的患者11例;患者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1.5±1.3)岁;患者体重43~77kg,平均体重(54.4±1.5)kg。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食管癌疾病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步骤为:①术前: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合并症,在期入院后需根据具体情况和症状,帮助其控制合并症。同时,积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对临床治疗的配合度提高。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和水平衡,提高抵抗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每天坚持合理的进行运动,以使肺部生理功能有所提高。②术中:食管癌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整,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够充分的感受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对心率、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对心脏基本功能进行判断,并对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可能性进行评估。③术后:对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行测定,送进监护室后进行心电监护,监护的时间应该至少达到72小时。对心肌瞬间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处理。对患者咳嗽和呼吸方法进行指导,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肺动脉压力大幅度升高[2]。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食管癌疾病手术治疗结束后,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100分为满分,分为三个等级。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达到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3]。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人数、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有11例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达到23.9%;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有2例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发生率达到4.3%。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2.6%;观察组患者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6%。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2.3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共计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17.53±3.20)d;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手术治疗后共计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12.69±2.15)d。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后发现,导致食管癌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实际高龄、合并患有高血压、手术治疗时间过长、吻合口的位置选择在了颈部、术前心电图检查就有明显异常、中心静脉表现异常[4]。在预防食管癌疾病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时候,必须对临床资料和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的观察要特别加强。对于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手术前必须实施有效的降压处理,补充电解质,围术期还要对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和控制,同时给予扩冠药物,使心肌的血供得到改善,有效氧供,加强心电图的检测,预防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李学灿,张强,李晓辉.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2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18-3219.

[2]赵尧平.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3,27(3):282-284.

[3]钱建新,顾小强,娄成,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4):547-548.

[4]卢金修.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10.

[5]周洋.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