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成组插铺道岔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铁路既有线成组插铺道岔施工技术探讨

贾慧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30038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一边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同时也加快普速铁路的优化和速度的提升,配套车站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对既有车站的改造和铁路运行维护的过程中,成组插铺道岔是重要的施工项目,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运行安全,本文就天津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扩能改造工程周李庄站改造成组插铺道岔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铁路既有线;成组插铺道岔;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天津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扩能改造工程位于天津市西南部,西起京沪铁路的周李庄站,终点到达东大沽站。周李庄车站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中心里程为京沪K160+060。车站是一级二场的四等中间站,为减少对高压走廊的影响,设计对西南环线右线跨既有京沪铁路的平面进行优化,同时将既有周李庄站二场合一。根据设计要求,先对站内既有道岔进行全部拆除,然后开通线路。待车站满足插铺新岔条件后,全部插铺混凝土枕道岔,正线采用12号、18号道岔,其他采用9号道岔,共计49组。

2.施工工艺的运用

在进行换铺道岔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施工效果。首先,要对道岔进行精确放样,周李庄站以既有京沪I道为基准线,根据设计道岔里程和偏距,将新岔的岔头、岔心和岔尾控制桩确定下来,并用方尺横向引至既有京沪I道钢轨上,用红色油漆标明位置和距离,便于换铺道岔时定位。其次,根据新铺道岔长度、宽度和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相邻外侧寻找合适地方对新道岔进行预铺。在制定预铺方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二点。一是预铺道岔尽量一次性横移到位;二是确实需要纵移的新道岔,选择先横移至既有线路,再利用既有线路纵移至设计位置。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准确配轨。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3.铁路既有线成组插铺道岔作业

3.1拆除旧线路及道碴处理

一般来说,既有线插铺新道岔都是在点内作业,受要点时间限制,工作人员应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旧钢轨,并搬走旧轨枕。在实际拆除作业阶段,要提前规划好旧料存放位置,从而保证后续更换道碴及道岔滑移就位的顺利开展。

3.2道岔移动

3.2.1道岔横向移动

当现场预铺条件良好,预铺道岔与设计位置横向对应时,可根据实际施工要求选择整组横向移动方式。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提前在新道岔下布设一定数量的横向走行轨,待旧钢轨和旧道碴清除场地外后,直接延伸至道岔设计位置的道碴上。而在预铺道岔向道岔设计位置处的走行轨,需要设置5°~6°的下坡,方便预铺道岔横移。然后使用压机将道岔抬起,并安装滑轮小车,将道岔直接放置在横向走行轨上。此时,现场施工人员务必服从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控制道岔向前缓慢滑移,过程中需要提前系好一定数量的麻绳,防止道岔在移动时出现明显的偏移情况,影响横移质量。

3.2.2道岔横向、纵向移动

当现场条件复杂,不能满足道岔横向移动一步到位时,需要将预铺道岔先横向移动一定距离至线路上,拆下横向走行轨,再利用压机将道岔抬起,装好纵向走行滑轮,利用既有线路钢轨,再纵向移动道岔至设计位置。通常,拆除旧线路的道床上应安装一定数量的木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铺设纵向走行钢轨,保证其与已有线路的有效连接。由于道岔结构复杂、尺寸较大,且在点内施工,受有效施工时间限制,移动过程中需缓慢行进,确保平稳、准确,争取一步到位。

3.3道岔下落就位、连接

预铺道岔移动到设计位置后,施工人员应使用起道器将道岔抬起一定的角度,使道岔支撑在短枕木垛上,然后去除小车和临时轨道,采用分层下落方式缓慢下落、就位。通常,落岔作业由专人统一指挥,起道器应与道岔同步起落。这样可以防止因道岔倾斜或突然塌落而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一般来说,道岔落地作业完成后仅需实施小范围横向、纵向拨移,便可将其与前后钢轨进行合龙。如果由于个别问题难以一次就位时,则需对其进行纠偏。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先横向纠偏,再纵向纠偏”的方式。实际操作时应使用起道器将道岔抬起,并在道岔两边用撬棍人工拨移,直至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4线路整修以及捣固

当道岔就位连接作业完成后,施工人员便可进行回填道碴工序。当上述工序完成后才可起道捣固。在实际捣固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先捣固已整修转辙部分。这样能够为后续电务调试提供足够时间。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捣固次数不少于3遍。对于捣固、拨道作业,应实施均匀整理,从而确定标准断面,并且对道岔各配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要检查转辙部分和可动心轨部分。当这些部位出现脱落、松动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整修。

4.点内封锁施工注意事项

4.1施工负责人接到封锁命令后,通知工地防护员在施工区段两端按要求设置停车防护,并由施工负责人发布施工命令。

4.2拆除旧钢轨。既有线一般严禁机械设备上线,人工挖掘旧碴至枕下300mm,并回填至设计高度,然后整平道床,铺设道岔走行轨。走行轨要用同类型钢轨,设置走行轨木枕间距应≤3m,木枕摆放均匀,走行轨方向良好,卡好轮距并钉固。

4.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横向移岔过轨或纵向进岔,道岔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并及时修正偏差,防止道岔横移或纵移过量。

4.4道岔到设计位置后,抽出走行轨,落岔就位。道岔落位时,要采用起道小车,确保落岔平稳安全,拨正方向,连接钢轨。钢轨连接处按设计要求预留轨缝。

4.5确认道岔位置无误后,组织人员进行抬道,然后回填道碴。施工负责人组织捣固机对换岔地段进行捣固加强,点毕前捣固遍数不得少于3遍。

4.6施工负责人组织人员检查线路几何尺寸是否达到列车放行条件,确认无误后,通知驻站员封锁点结束,得到回复后,方可撤除两端防护,按慢行条件发布开通命令。全部人员在封锁点内撤出。

5.点后慢行施工阶段

5.1驻站联络员办理消记手续,并通知工地施工负责人。

5.2施工负责人组织人员,在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监护下,利用列车间隔进行加强线路、轨道结构的人工线路整修作业,确保线路处于良好状态。

5.3全面整理线路道床外观,使其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并补齐、刷新标志、标记。

6.施工点结束后阶段

6.1加强封锁点接管所插铺的道岔、线路。点毕后在开行第一列35km/h列车时,回检线路,加强捣固。

6.2在当日施工结束后至次日封锁点结束,应由道岔巡养组每2小时对所插铺道岔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施工安全质量组对新铺道岔几何尺寸及外观进行验收,达到标准后,组织施工车间与当地线路车间进行设备交接,交由当地线路车间负责。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铁路工程既有线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既有设备和行车安全,仍然以人力作业为主,机械化操作为辅的施工工艺。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采用新的工艺来提升成组插铺道岔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丁策.浅谈铁路既有线更换提速道岔施工工艺[J].科技信息,2011(25).149-150

[2]侯书平.包兰铁路惠银段改造及增建二线更换道岔施工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5(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