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英语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如何激活英语课堂教学

黄全生

江苏东台市台南中学黄全生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有以下四项要求。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着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begunishalf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creative,要求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以BookVUnit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enyouhearorseetheword“soccer/football”,what'sthefirstwordorexpressionappearinginyourmind?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的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联想,但已能看出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和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官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官牢记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笔记,但大脑不是以此方式运作的,而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具体做法是: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

(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

(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

(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以BookVUnit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books。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绝大多数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机会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它因素。

以BookVUnit2为例,该课文标题为Improvingyourstudy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地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StudyHabits”的图式。

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Habits”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他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与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再以BookVUnit10为例,课文Soccer是学生熟悉、热衷的话题,学生中有不少是球迷,他们远远不满足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放手让他们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之后每位或每俩位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球类的poster。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或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从Internet上调用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的看法。学生们的张张poster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他们的每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一下课,poster的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以听到他们的笑声,时而可以听到他们的议论。短短一个星期的教学,学生们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从范志毅到Ronaldol/Beckham;从甲A战火到世界杯风云;从女足到中国足球之未来;从动画片“灌篮高手”到NBA,我和学生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从而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