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粘连性肠梗阻5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53例临床分析

王平

王平(四川安县妇幼保健院62265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117-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3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术中发现肠绞窄坏死4例为保守治疗3~7天而中转开腹手术者。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1~2天症状加剧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引发腹腔粘连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经腹膜手术,约80%是腹部手术后粘连所致[1]。本文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3例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3-70岁,平均39.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h~4d。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22例,胃肠道手术18例,妇产科手术10例,胆道手术3例。

1.2诊断既往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入院时无绞窄性肠梗阻征象,均为完全性肠梗阻,症状主要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体征为腹胀或不胀,有时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和高调金属音。腹平片可见小肠或结肠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其它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疝、套叠等病变。

1.3治疗方式53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①禁饮食,有效胃肠减压;②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③抗感染;④肠外营养支持;⑤应用生长抑素;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⑦解痉止痛。经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不缓解或加重,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并在创面喷涂医用可降解防术后粘连壳聚糖。

2结果

经保守治疗1~2天症状和体征不缓解或加重而行手术的患者34例,经3~7天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暂时缓解后又加剧而行手术的患者19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31例(58.49%)、切断纤维条索压迫带17例(32.07%)、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4例(7.55%)、小肠内固定术1例(1.89%)。

53例患者中无患者死亡,47例治愈,治愈率为88.67%,2例出现再次粘连,占3.77%。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7.56%,其中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术中发现肠绞窄坏死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术中发现肠绞窄坏死4例为保守治疗3~7天而中转开腹手术者

3讨论

3.1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式肠梗阻是术后腹腔粘连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开腹手术的增加和疝修补术使嵌顿疝的减少,肠梗阻的病因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粘连性肠梗阻已经代替嵌顿疝成为肠梗阻的首要病因[2]。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很多,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3.2非手术治疗当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不全性梗阻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达到治愈目的,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采用确切的胃肠道减压、严密的监护,手术常常可以避免。大多数外科医生在治疗时,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一般以鼻胃管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为主,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大约在43%~76%[3]。目前非手术治疗除继续改善基础治疗外,也不断采用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力图促进肠梗阻的解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中转手术的比例,避免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如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4]。

3.3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时机的选择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文献存在很大的争议,从12h到5d不等,本组34例(64.15%)在非手术治疗1~2天采用手术治疗。随着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病人承受非手术治疗的时间也不断延长。但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如果病情加重或缓解后又加重,结合临床检查、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出现肠缺血表现,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结合文献报道和经验认为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1)经非手术治疗24h~48h后,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者;(2)已经发生肠绞窄或有绞窄趋势者,如:肠鸣音由亢进变为减弱或消失;腹部出现固定肠型、肠袢,或出现压痛;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腔渗液;腹胀加重;(3)非手术治疗病情缓解又再次加重者;(4)梗阻反复发作者[5-6]。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腹手术如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本组病例均为开腹手术,其中肠粘连松解术31例(58.49%)、切断纤维条索压迫带17例(32.07%)、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4例(7.55%)、小肠内固定术1例(1.89%)。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主要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缓解期,优势在于在降低中转开腹手术率、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尽快恢复[7]。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能有效降低疾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中给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并在创面喷涂医用可降解防术后粘连壳聚糖,能降低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4.

[2].MoranBJ.Adhesion-relatedsmallbowelobstruction[J].ColorectalDis,2007;9Suppl2:39-44.

[3].ChenSC,YenZS,LeeCC,eta1.Nonsurgicalmanagementof

Partialadhesivesmall-bowelobstructionwithoraltherapy: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CMAJ,2005;173(10):1165-9.

[4]崔龙,傅卫,孙涛等.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22-24.

[5]伍晓汀,周勇.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9.

[6]张炽新,陈东.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8):44-45.

[7]白永勤.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5):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