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腺性膀胱炎的应影像学诊断

马维林

马维林(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放射科810300)

【摘要】目的探索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经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CT及静脉尿路造影(L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尿路刺激症状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22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11例,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黏膜粗糙3例。18例行B超检查,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IVU检查15例,其中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证实。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境域。结论腺性膀胱炎易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CT及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62-02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国外统计发病率在0.1%-1.9%之间。自1899年Sterok首次报道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不少作者认为是癌前病变,易于膀胱癌混淆。

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1989年12月到1988年3月共24例经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病例。其中男18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50岁、22例行膀胱镜检查,18例行B超检查,15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检查,CT扫描在GEHispeedADVSYSCT机上进行,作盆腔膀胱区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10mm病变部位用5mm层厚、层距,并作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

结果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血尿11例,其中全程肉眼血尿9例,终末血尿和镜下血尿各1例;尿频、尿急,尿痛9例;排尿困难8例;肾功能减退2例、其中15例经腹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2例未作手术治疗、24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

2、膀胱镜检查:22例行膀胱镜检查,病变发生于膀胱颈部6例,侧壁5例,三角区4例,输尿管开口4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开口2例,底部1例、膀胱镜下见菜花和乳头样改变11例,表现为菜花或接乳头样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病变,周围黏膜正常;水肿与滤泡改变8例,表现为黏膜水肿或形如葡萄水泡;黏膜粗糙3例,表现为黏膜不光滑,小丘样隆起。

3、B超、CT及IVU检查:行B超检查18例,其中诊断为膀胱占偿还12例,阴性为6例。IVU检查15例,8例表现为膀胱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毛糙,其中输尿管积水3例,右输尿管旁观入口处充盈缺损1例,肾积水1例。5例阴性;10例行CT检查,均诊断为膀胱占位性病变,6例表现为膀胱内菜花状充盈缺损合并膀胱较广泛的增厚,可达膀胱横断面圆周的1/3,甚至1/2;4例仅表现为膀胱占位,其中2例为息肉状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其中1例首次CT检查显示膀胱右侧后壁菜花状充盈缺损拌膀胱壁广泛增厚(达圆周的1/2),膀胱镜检查为葡萄状水泡病变,经抗生素膀胱灌注治疗后3个月复查,示病变消失,以及后多次复查,至今未见复发。病变区测CT值,平扫时为24-27HU,增强后为33-45HU,全部病例无膀胱外侵润。

讨论

1、病因: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人认为是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疾病。本组1例腺性膀胱炎并有膀胱结石,另1例经内灌注抗生素后病变消失,支持这一观点。Edward等认为膀胱内不含腺组织,其发生腺性膀胱炎有2种可能,一是正常尿路上皮产变,二是内胚层组织的胚胎残留。本组1例腺性膀胱炎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左输卵管囊肿,支持这种说法。

2、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不易区分。张祖豹[2]报道17例腺性膀胱炎及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尿频、排尿困难、耻骨上下区疼痛或血尿时,应考虑本病的存在。

3、膀胱镜下改变:本病常见部位是膀胱脊部、底部、三角区和输尿管周围,本组病例发生部位与文献报道相似,有作者将膀胱镜下所见分为4种类型:I型:菜花样或乳头状瘤型,本组11例表现为菜花样或乳头状,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病变,周围黏膜正常或不正常;Ⅱ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本组有8例,表现为黏膜正常瞳形如葡萄状透明小泡;Ⅲ型:慢性炎症型,本组有3例,表现为黏膜不光滑,粗糙,小丘样隆起;Ⅳ型:黏膜无明显变型[1]。

4、IVU及CT检查的价值:IVU对腺性炎有一定检出率,本组15例行IVU检查,其中8例有阳性改变,表现为膀胱内占位、输尿管积水、肾积水,、输尿管下端阳充盈缺损。但因缺乏特异性,故难以确诊。CT检查对本病的发现敏感性高,本组全部检查病例均有阳性发现,其表现与膀胱癌相似,表现为膀胱内占位病变或膀胱壁增厚,在增强扫描时,病变区呈轻度增强,亦难与膀胱癌区分,故本组10例均诊断为膀胱占位。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发现6例表现为膀胱占位外,同时伴膀胱壁广泛增厚,增厚的膀胱厚度较一致,范围占整个膀胱壁圆周的1/3以上,有的达1/2以上,这与侵润性癌可区别。此外,腺性旁观炎者无膀胱壁之外的侵润和精囊侵犯,可与膀胱癌鉴别。但仅表现为膀胱充盈缺损,而膀胱壁无广泛增厚,或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癌时,CT上难以作出正确诊断,与一般旁观炎的鉴别较容易,有无膀胱内充盈缺损是区别重点。笔者还将CT表现为旁观内占位拌广泛壁增厚的病例和膀胱镜下改变作对照,发现此类腺性膀胱炎和膀镜的Ⅰ和Ⅱ型病理改变相符,而这2类病理类型占病例的大多数,故CT对此类病例的诊断价值较高。B超差显示病变较IVU好,敏感性较高,本组18例行B超检查,12例发现膀胱病变,但无特异性。本组病例均示作检查,12例发现膀胱病变,但无特异性。本组病例均未作MRI检查,笔者也未见文献报道,故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百纳先缺乏特征,但出现尿频、尿激酶、排尿困难、耻骨上疼痛或血尿时,应考虑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本病复发率高,和膀胱癌关系密切,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影像学随访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中B差、IVU可发现膀胱占位,但无特异性,CT检查敏感性高,当发现膀胱内占位拌膀胱壁广泛增厚时,要高度怀疑本病,增强扫描对鉴别膀胱癌和腺性膀炎意义不大。膀胱镜下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循亮,王晓雄,曹静腺性膀胱炎(附15例报道)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张祖豹,祝宇,腺性囊性急性膀胱炎17例临床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