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浅谈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孙瑞党永丰

孙瑞党永丰宁夏工业学校753000

摘要要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学体制与此是很不适应的,所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特别是针对现代中职学生的教育更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关键词中职方法教育改革看法

一、中职教育现状及特点:

1.生源基础差,内部管理急待加强

相对值上,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比重无论是从招生数还是从在校学生数方面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比较明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农村生源比重高,生源整体素质较低的状况。这些学生大部分不仅文化基础知识差,而且思想品德也差。生源质量下降,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校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低。另外,许多职业学校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制度落实、执行力度不够等弱点。因此,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了学校声誉的下降,也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最终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2.专业设置僵化,师资缺乏,人才培养水平不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不能适应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全国每年有八九百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未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直接面临就业。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也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开设专业多为成本小、对实习、实训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二、具体举措

(一)学校方面:

1.学校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自身义不容辞。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送教下乡、招生宣传、定期召开家长会及邀请创业成功的职校生回校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近几年来,很多双江县职教中心除了通过送教下乡和招生宣传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外,一直坚持举办“创业成功职校生谈职业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对在校生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吸引生源、巩固好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实行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制度,允许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其次,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等,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同时建立和执行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紧缺的难题。

3.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提高办学质量,首先要合理设置专业,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专业的设置不但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也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其次,要进行课程改革,这是许多成功职校的共识。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按需设置。有些专业教材不宜统编,应体现企业性,突出实用部分,压缩理论部分,坚持实际、实用、够用的原则。另外,要加强管理。严格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已有制度的执行力度,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只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才能体现好的办学质量、学生才有好的就业渠道,才能引起社会关注、加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社会层面

1.政府应当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和宣传力度

国家、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使经费得到落实和保障,从而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学生生活得到保障。职业学校所在当地党委、政府也应对职业教育给予政策倾斜。此外,政府部门应转移教育投资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

2.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学技术、练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主要目的。学生学技术、练技能凭借的是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没有设备的职业教育只能是画饼充饥。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职业技能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建设。另外,还要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校合并,进行资源整合

为了集中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政府应出面对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大大增强了该市职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为职教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

4.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丰富专业设置,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应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增进学校和企业合作作为学校拓展办学资源和增加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学校积极响应地区周边用人单位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定向生。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会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也会使学生的就业渠道逐步畅通,使企业技能型人才资源日益丰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三赢局面。

5.灵活办学,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及农村劳动力的短期培训基地

学校除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外,还利用自身教学场所和人力资源优势,作为企业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短期培训一般为2~3个月,培训形式为企业提出培训要求并提供资金,由学校招聘学员(也有企业指定)、提供教学场所和设备以及教师,学生培训合格后到企业就业。

6.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

据统计,德国只有约30%的青年选择上大学,约70%的年轻人则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在我国,一般是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或普通高校教育的学生才选择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变革、企业用人机制转变等做铺垫,才可以形成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重视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和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更多地是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地方实用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从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县级政府部门更应当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执政要务,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三、结论:

“不是职业教育模糊不清,而是我们对职业教育没有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只要职业教育路上的每个人都有“职教不成誓不休”的信念,我相信我们的职业教育会想德国的“职教”一样,推动中国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