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齐霞

[摘要]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基本要求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是情感表达胜于技术表现。歌唱者无论歌唱技巧有多高,都是将词意主动与主导的情感要求下发挥其功效,表达作品的情感才是必须及最高要求目的。获取音乐知识与其相关歌唱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振兴民族之责,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培养,才能使歌唱者整体素质得到发展,准确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享受作品,使歌声动听、传情、赏心悦目,愉悦身心来感染听众。所以,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思想品德得以培养,情感得以升华,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

歌唱的灵魂和精髓是情感,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歌唱艺术魅力取决于歌唱情感的表现,是情感化艺术,基本要求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原则是情感表达胜于技术表现,自古我国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观点,就是说有情方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的道理。任何一位学习声乐的人,无论歌唱技巧有多高,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就不能称为歌唱家,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任务,歌唱的目的就是将词意主动与主导的情感要求下发挥其功效,表达作品的情感才是必须及最高要求目的。

也就是说,当一部作品摆在我们面前时,首先要做的是积极、准确地融入作品中去,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努力使自己进入作品的情景之中,健康而饱满的情感通过意境相融合,在熟练的掌握气息、共鸣发声、咬字吐字等歌唱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体验旋律情感,对内涵的理解,远远重要于发声技巧,排除一切紧张因素,进入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演唱,只要情感得到解放,抖搂得开,真正的感情来表现,就能得到自然地、舒畅地声音效果,歌唱艺术是美妙的声音与情感结合的统一完整体,充分发挥并运用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男高音歌唱家将大为,创作并演唱的一首歌《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是他几十年来对党和祖国、对母亲感情的一种描写,他说:“我是唱着红色歌曲长大的,歌唱祖国和党的好歌很多,一直想自己写一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把它作为此歌的引子,用藏族姑娘原生态的声音来演绎,优美的旋律,给人一种载歌载舞的感觉。”正是有着爱国之情,才使得将大为的演唱感染了全国的听众。

为此,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获取音乐知识与其相关歌唱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振兴民族之责;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培养,才能使歌唱者整体素质得到发展,准确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享受作品,使歌声动听、传情、赏心悦目,愉悦身心来感染听众。

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浅议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一、通过发声练习将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发声练习不是单纯的练练声、发发音、走过场,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和运用一些有一定难度,又具有爱国主义内涵的练习曲进行训练,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的越深,感受越深,演唱才能表达的越纯真完美。如选用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主旋律,首先,用哼鸣解决鼻头腔共鸣进行练习。

这首歌是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一首插曲,歌曲通过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被欺压、凌辱的歌女的血泪控诉,满怀着对“到处哀歌,永远漂流”的歌女痛苦生活的同情,发出沉痛的控诉,同时又揭示出她们“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国土沦丧?”内心蕴藏的爱国热情,对国家兴亡忧心忡忡和对帝国主义、旧社会的仇恨与反抗情绪。聂耳是新音乐的旗手,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中学读书时就接受进步思想,在白色恐怖下勇敢地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动荡不安,看到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许多激动人心的战斗歌曲,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演唱者把歌唱好的前提是熟读歌词,然后理解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声韵、咬字吐字而有感情地按节奏反复朗诵,把握好感情的基调,了解歌曲情绪,被感染后再练唱,就不必反复强调用怎样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来表现,而是自然地进入角色,准确的演唱这段感人肺腑的旋律,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达到了歌唱艺术的效果。

二、通过学习歌曲将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声乐歌曲的演唱,是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最直接、最充分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穿歌唱目的的重要手段,歌唱者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歌词的内容、旋律的特点、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时代背景等都能深入歌者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情感得以升华,发挥者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古曲《苏武牧羊》,演唱前先了解有关苏武的史料故事。他经受了十九年的磨难,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的爱国事迹,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领会了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理解了曲调具有深沉、悲壮、坚毅、威武的中速特点,加上抒情、坚定的成分,自然地口、鼻同时吸气,使胸腔下部两肋骨有明显的、舒展的扩张并感到横隔膜向下伸展,以保证声音的洪亮,通畅及统一。同时,在乐曲有两处难点,八度跳进不容易唱准,小三度与小六度易唱成下滑音处,都能根据歌曲的感情需要去唱,很容易突破了难点。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抗战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民族气魄、为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型声乐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以黄河为背景,描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生活在抗日战争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品始终充满激励人心的力量,号召民众保卫祖国,反抗敌寇的战争情景和雄伟的气魄。其中《黄河颂》、《黄河怨》是优秀的男、女高音独唱曲,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词曲作者创作的动机,激发了演唱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分析旋律、节奏、语言形态特点上有何不同;音调吸取了民间音乐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剖析在表现内容、音乐形象和演唱形式上相互联系和对比。这样,呼吸支持稳劲,声音连贯,适度打开咽腔,增强声音力度,则能声情并茂地、自如地演绎作品。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特别创作的歌曲《走向复兴》,曲调昂扬向上,歌词振奋人心,既有进行曲的特征,又有较强的抒情对比,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心理。首先了解歌词,第一段描写国家和人民风雨中的巨大变化,亿万同胞渴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段表达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亿万人民在祖国华诞之际的共同心声,走向复兴、走向辉煌的愿望和决心,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爱国主义激情。带着饱满的爱国激情,歌唱中很自然地咬字灵活、吐字清晰,起声干净、准确,同时把气息深而有弹性等技巧,都能很好的把握。

还有《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一首深情而质朴,充满激情而又简洁无华的独唱曲,歌词真挚、深刻、细腻地刻画了对祖国热爱的真情。全曲是带再现二段体,第一段节奏从容平稳,含蓄而感人地抒发了内心依恋的情感,带着这种饱满的情绪,喉咙顺势打开,气息扎实,声音连贯;第二乐段旋律跳动幅度较大,音乐富有激情,充分表达出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梦牵魂萦的眷恋与深情,在这种情感的带动下,强调注意呼吸的支持,咽腔适度打开,八度跳进的难点就解决了,声音保持在高位置。女高音独唱曲《我爱你,中国》对祖国河流山川、春苗秋景形象细腻的刻画,铺展了一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面,旋律优美深情、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倾诉出中华儿女一腔炽热、真挚的爱国之情,演唱者带着这种情感,准确的把握声调与情绪的变化,声情并茂的语气来演唱。

另外,朝鲜歌曲《故乡的骄傲》是电影《南江村的妇女》中的插曲,是一首优秀的朝鲜革命抒情歌曲。曲调委婉悦耳、优美动人、柔中有刚,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展望,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满江红》的歌曲内容和风格,很容易从岳飞的爱国情感中唤起共鸣,还有《游击队歌》也是典型的爱国主义歌曲,以及歌颂新中国的《长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等都是内容深刻、感情真挚,易于激发情感的爱国主义歌曲。

三、通过了解作品将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

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本土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被国家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在他创作的一千多首声乐作品中,流传最广泛的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希望的田野上》、《假如你要认识我》、《多情的土地》、《台湾当归谣》等上百首带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他的创作立足于民族民间风情特点,弘扬民族文化,如:新疆维吾尔族抒情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听到这首歌曲的第一反映是新疆风格的民歌,是由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这里讲一个小故事。她曾随天津歌舞团出访国外演唱,在庆祝演唱成功的酒会上,主人风趣地提议要用他们的市长交换关牧村。她莞尔一笑答道:“实在对不起,因为临来时,我把心留在祖国了。”还有一次,外国朋友陪她逛超市,她却从不买东西。朋友很纳闷儿,询问原因,关牧村感情真挚的回答:“我们中国有风俗,姑娘从不背着妈妈买东西。”了解这个故事,都会为她高尚的灵魂和真挚的爱国之情所感动。结合歌词眼前将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在新疆葡萄熟了的收获季节,美丽姑娘阿娜尔罕借景抒情,睹物思人,葡萄熟了,内心在收获着无限的幸福,她醉了,表达了对恋人克里木的深刻思念的画面。通过反复的倾听,这首典型的新疆风格的抒情歌曲,几乎融汇了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这对于传播、弘扬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契机。

通过了解作品,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对重振民族精神的期盼。无论是在改革开放阶段,还是在祖国建设的繁荣时期,在中国迈向伟大复兴的今天,作品始终传达着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并不断唤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歌者听此,无不感慨万千,悠扬的歌声动人心扉,浓郁的乡情引人入胜,情感上有所升华,带着爱国之情和对艺术家的敬重之意,唤起了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歌唱。

总之,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核心,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将爱国之情融入歌唱艺术中,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振兴民族之责,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培养,才能不断启发歌唱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歌唱得生动而富有表情,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成为真正的艺术,使歌唱者在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整体素质得到发展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思想品德得以培养,情感得以升华,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

[1]音乐生活[J].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1.5.

[2]广播歌选[J].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2011.5.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5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