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农业节水灌溉新途径

李安庆

李安庆云南省瑞丽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摘要:近年来,针对各项资源短缺现象的改革措施,山区农业节水灌溉也正在不断发展。水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农业用水中包括植物灌溉、草场灌溉、畜牧水产养殖都需要用到水,因此对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也已成为当前山区发展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山区农业生产技术与特点,探索一些农业灌溉节水的新途径。

关键词:山区农业节水灌溉灌溉技术途径

众所周知,水是维持生命和生态系统功能,支撑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随着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农业各项灌溉也逐渐加入了节水的行列。我国是农业大国,而且随着国家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上的水资源利用出现很大的浪费现状。一方面,由于地域环境、气候原因等影响,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水资源维持平衡。另一方面,因为灌溉技术,人为操作等原因,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这也成为当前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问题。

一、从农业地形特征上如何实现节水灌溉。

1、针对大中型的自流灌溉渠的农业灌溉而言,应积极的推行渠系方式的防渗措施。以渠道衬砌为节水方式,还应不断加强高渠道的防渗率,进一步确保水能够顺利引出、远距离输送与有效利用。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管道的方式来引流,充分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

3、针对机井或者扬水站这样的灌区,可以采用管道灌溉的方式,进一步实现输水的管道化与网络化,实现输水的最少损失。经济好的地区,还可以大力的发展并推广使用管带输水的方式来进行农作物灌溉。

3、而当面对丘陵、山区等区域的农业节水灌溉时,建议建设起拦蓄储水工程,结合丘陵地区的地理优势,基金的推广河谷开源的方式,如果水流容易引导,直接引导拦截,遵循“易引则引、易拦则拦、易蓄则蓄”的原则。另外,还可以通过修建水池、水窖等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的蓄水拦截工程,充分发挥自然落差的优势,进行自流微喷灌。与此同时,加大对小型喷灌机的推广与购买补贴力度投入,鼓励农户自购小型喷灌机。

4、当灌溉区域为种植高校经济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植被区域时,通过大力推广“三灌”节水工程。可以通过在大鹏呢你设置喷滴灌式的灌溉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低温降低、土壤板结以及棚内湿度大等问题,更能进一步促进作为早熟,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5、而针对山区等极度缺水的区域灌溉,一般采用两种方式。首先,可以通过修建各种形式的拦蓄水源,储存更多的水源。其次,应大力的推广抗旱保水剂与种衣剂、丰产沟等非工程的节水措施与在保墒等措施。除此之外,对于这种大型的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节水灌溉方式,使得诸如甘蔗、西瓜、玉米和烤烟等作物的节水增产效果明显。另外,对于坡度较大、不易深翻整平的山丘地带,可以通过穴种穴浇的种植方式,不仅保证了节水灌溉,又能保持山丘地区的生态平衡。

二、山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新途径研究。

除开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节水外,最有效的节水措施就是通过灌溉新技术的研究。针对旱地和水源充足两种不同的耕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

1、设计合理的灌溉技术参数。

首先,平整土地是为了提高地面灌溉技术与灌水质量,以缩短灌水的时间。同时,提高灌溉效率结合平整土地等措施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长畦、沟渠等改造成短畦和短沟等,将宽畦处改为较窄的畦,还要求合理的设计畦沟的尺寸与入畦流量,提高灌水的均匀度,这也是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另外,将灌水技术由漫灌改为畦灌,并通过低压管灌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节约较大的水量。

2、改进地面灌溉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将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改成隔沟畦交替灌溉或者局部湿润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达到减少田间与土壤蒸发所占的农田总蒸发水量的比例,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更能够改善作物的根区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的根系向深处生长,利于作物吸收土壤深处的储水,这种方式是兼具节水和增长双重优化的措施。

3、改进沟畦的防水设施。

除开以上对农作物沟畦以及土壤的改进外,膜上灌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出的一种新型地面灌溉方式。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基础,将地膜平铺在沟畦中,利用地膜进行输水,通过农作物的放苗孔以及专业的灌水孔将水资源输送至农作物。要求放苗孔与专业的灌水孔最多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的土壤石湿润,可以依靠渗水等方式达到湿润。由此看出,膜上灌技术其实属于一种局部的灌溉,目前已经被利用到了较多的农作物生产中,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

三、对于山区节水灌溉的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1、深化小型水利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

面对农业灌溉的越来越严峻的行驶,通过不断完善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户自建水利的主动性与责任性,极大的提高了农户节水关高的意识。一方面,不仅增强了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因各级的因势利导对水利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引导与鼓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民营水利的大力支持,实现以“小农水、大水利”为目标的建设格局。

2、加强对新节水技术的研究。

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有了一段发展时间,在农业生产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针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很多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究,使得各类技术应用达到最佳节水效果。另外,节水工程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效益的核心因素,尽管现在的节水工程已经达到了一定效果,但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坚持推动节水技术的发展,使节水工程达到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质量以及高效益的目标。

3、改变投资结构,加强节水管理。

对于大规模的山区农业生产而言,在投资方式上,要积极争取国家的大投资,还可以大力推行股份合作与群众集资的办水形式,深化改革山区农业节水设施产权制度,进一步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在节水工程的管理上,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工程的管理体制,针对山区管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技术管理制度,进一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效益。

4、进一步强化节水措施。

除了要从建设水利与改善节水灌溉的角度上来改善农业灌溉,更要从政策体制上进行改革。以健全与完善的各项法规与政策体制为主,设置完善的节水设施,按照按亩分配的原则,按方收费。以这样的方式,充分激发农户的节水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深化水价的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实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另外,还必须在资金筹措上,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农业灌溉的资金渠道,建立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激励政策,引导与激励农民群众兴修节水工程,以促进农业灌溉用水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结语:总的来说,对于农业节水灌溉而言,我国在新技术推广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接下来,还应该不断根据山区情况,全面考虑农业规模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更加实际、经济且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并完善相关节水管理体制,做好节水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从而改善水资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田生有,王秉录,周玉贵.浅析山区农业节水灌溉新途径[J].山西水利,2001,04:27-28.

[2]高建瑞.宁南山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26:13147-13151+13163.

[3]王慧.浅析乳山市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J].地下水,2009,02:105+137.

[4]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5]韩青.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