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灵活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高中英语灵活式教学

邓阿萍

山东昌邑一中邓阿萍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创造,不能把知识当成“死”的东西,要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识,利用它去实现我们更高的人生目标。一句话,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观念,让知识“活起来”!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而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知识“活”起来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种观念,即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可以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用来思维、交际的工具。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进行交际。当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是新的语法项目时,我们不能按传统的“填鸭式”来授课,而是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创造,进行思维,进行交际,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掌握知识,体会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学习了每个单元的词汇时,我常常让学生用一些重点词汇造句连文,并给学生设定一个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了语法后,除了进行专题训练,我经常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法结构结合当前的热门话题造句成文。这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知识也变得“活”了起来。

其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良好的英语环境是我们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一个幼儿,如果让他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度成长,不用专门培养他说英语的能力,他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们的中国学生,从小学英语,大学毕业后,不少却不能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这就说明,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规定只允许说英语。每堂课前,让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天气、学生出勤情况,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词汇汇报一下发生在班级或校园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时间,便拿出一天作为“英语日”,规定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其他英语老师一起组织英语角,每周进行活动,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英语交际活动,比如购物、问路、就餐、出游、聚会等。还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主题演讲,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举办英语晚会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第三,要让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活”起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可以通过过洋节、英文电影欣赏、英文名著原著阅读、英文报刊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母亲节、愚人节等节日,我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习俗,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达到形成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并且用这种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我们高中英语教学,就是要让知识“活”起来,把学生的知识变成一股“活水”,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进行思维、交际、创新的能力。只有让知识“活”起来,学生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终生受益;只有让知识“活”起来,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如何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浙江白泉高中钟燕桃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是纵观历届高考,书面表达得分率总是偏低,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常常觉得无话可说。那么写作到底难在哪里?通过平常与学生交谈和教学观察实践,笔者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词汇量太少,大纲规定的词汇除了少部分学生掌握得很熟练全面之外,很多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词汇,用来用去就是那么几个词,语言缺乏,文章干瘪。

2.很多句子的表达不规范,用中文句子结构加上英语单词翻译就是一个句子,生搬硬套,不能运用英语的习惯用法,纯属词语的堆砌,毫无语感。

3.词不达意。由于词汇的缺乏以及表达的障碍,往往不能够完整的表达作者的意思,再加上受母语的干扰,缺乏英语思维,写出的文章更是错误百出。

根据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新课标这套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从基础写作进行训练,由简及难,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当然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周两月之功,必须持之以恒。经过训练以后,发现学生对写作不再有畏难情绪,觉得有话可说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利用课本来训练学生的写作:

一、储备精彩文句

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干巴巴的。因而阅读课教材就成了他们最易取得,读得最多的材料了。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话题广泛,体裁多样,字句优美。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通过背诵储备一些精彩的文句,套用或模仿这些句子对写作大有裨益。

二、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就老师给出的一些关键词,口头复述课文,并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在复述当中,学生可逐步减少错误,逐渐完善句子。这种方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训练了学生用英语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造的喜悦,教师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每错必纠,学生就没有了安全感,把自己封闭起来,影响效果。

三、改写

改写可以把复杂的句子变成简单句的句子,改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整篇改写或某一段改写,把对话形式用不同的人称改写成小短文。通过改写,学生掌握了一些句子结构,对英语原文理解更深了。例如模块3unit3OneMillionPoundNote是一篇戏剧故事,整篇课文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键的词汇,特别是本单元出现的新词组,makeabet,wander,byaccident,tobehonest,onthecontrary,inarudemanner,payone’sbill,mustbe,fromthebottomofone’sheart,让学生把整个故事写下来,这样不仅复习了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但在做此类练习中,起初许多学生抓不住重点,故事表达不完整,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过渡,句意不连贯,影响了整篇文章。但是随着练习的不断重复,这个能力也不断在加强。

四、仿写

仿写是写作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写作策略之一。仿写可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不同文体的表达,强化学生整合信息点,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等能力。例如根据模块2unit5的话题music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乐队,介绍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它的特色,利用课文出现的词汇,如dreamof,attachto,formaband,startas,bebasedon,inadifferentway,relyon,befamiliarwith。学生因为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又有参照的文章,可以很顺利地连接句子,而且课本上的文章体裁多样,易于模仿。由此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做仿写作文,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主动参与,仿写的文章质量也比较高。

五、先议后写

先议后写法是将说和写的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师拟写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或学生熟悉的话题或课文中的某一观点,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再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修正其中的一些错误,然后写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选取其中感兴趣的观点写成一篇文章。如模块2Unit4的Wildlifeprotection可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Whatendangeredanimalsdoyouknow?

Doyouknowsomeendangeredanimalsinourcity?

Whyaretheyindangerofdisappearing?

Whathasbeendonetoprotectthem?

Whatgoodsuggestionscanyoumake?

在课上让学生们讨论,学生的思路很广,他们说出各种本地动物濒临灭绝的理由,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其中所提出的比较好的建议写下来,学生们只要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整理一下,加上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了。

六、写短评

根据课文内容写有关这个主题的短评是对写作训练的又一种提高,如在模块3unit2Healthyeating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以Healthyeating为题写短评,讨论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饮食。因为本单元讨论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Warmingup又对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Reading部分也提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加上学生们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所以能够各抒己见,写出不少有见地的文章来。

除了写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其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热门话题,让他们写出简短的评论,此类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写短评不仅有效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