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知而贵在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环境保护知而贵在行

李敬侠

江苏省丰县群益中学李敬侠

人类的历史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人类的文明则在这滔滔江河中孕育着,发展勃兴着。然而现在却是:古埃及文明凋敝了,巴比伦文明消逝了,古印度文明衰落了,玛雅文明失踪了,古楼兰文明沙化了。一切正如美国学者弗·卡特所言: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其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明虽然延续到了今天,但是,此时的“大河”已顿失滔滔。河已如斯,文明又能残存到何时?是什么使他们满目苍痍?是什么使他们如此枯涩?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消失是环境变迁的结果,而环境的变迁,人类是一主要推动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所谓的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生活在环境中,其生活和生产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对环境起着改善和美化作用;有些是消极的,对环境起着退化和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也从某些方面(例如严酷的自然灾害)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二、中国的环境状况

1.无情的数字

大气污染:我国现在每年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4300万吨,其中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约1800万吨,氮氧化物约400万吨。

水土流失:据遥感调查,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现在还以每年58公顷的速度扩大。

草场退化:目前全国退化草场面积大约8670公顷,站可利用草场的1/3。令人担忧的是,草场已达成15%,80年代中期达到30%,退化速度不断加快。

沙尘暴: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80年代增加到14次,90年代进一步增加到23次!20世纪末最后一两年,光顾北京的沙尘暴过海出国惠及韩日,甚至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西海岸!它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

2.凄美的文字

灰色的天空,让当今的儿童没了“天是蓝色”的概念:先前伸手可掬的甘泉已变成毒液,让万物生灵望水兴叹;水土流失后的地表,风暴掀起层层的沙浪;以往可以信马由缰、纵横驰骋的草原,正在被多种势力所蚕食;曾经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森林,其成员被一一伐倒,即使幼年成员也未被放过;江河上游森林大量砍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洪水一泻千里;沙尘暴的肆虐,已经使人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上述景象组合成一幅图画:在灰色的天空下,狂风卷着细沙漫天飞舞,一两棵干枯的大树半掩在尘沙之中,地上经受风沙摧残的树枝,不时发出腐朽的断声;风沙吹起之地,是早已干涸的河床,其上和附近动物的尸首触目皆是,而风沙落地之处,正是那本不起眼的绿色之地。当然,空中还充斥着刺鼻的气味!

由上可知,中国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并且趋势仍在恶化。为什么本应春意盎然的春天会留下一片寂静?春天的鸟儿到哪里去了?我要找出答案所在!为此我做了一次调查。

三、我的回答

为了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我以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针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调查,找出了环境保护“知而不愿行”的几点原因。

1.学校环境教育似有若无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深,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有许多明智之人呐喊:“环境教育要独立开课。”可现实是: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知道“我国刑法中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只占一半,知道“金雕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只占三分之一,可喜的是知道工业污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的占到绝大部分。这个比例何以如此之高?原来它曾在我们的课本中被提到过!这也说明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中,确实不失为一个提高环境知识水平的良策,只是我们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环境安全”、“不要破坏臭氧层”都只是些空口号,“学校环境教育”这一术语,也不例外。

2.环境教育活动缺乏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学校组织的“环境日”、“地球日”之类的活动,有很少的中学生表示会积极参加,近一半的表示会参加。这种态度是可喜的,可惜的是,学校每年又组织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呢?虽然环境保护能够自发进行是最好的,但是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就不会多费些心思吗?其实我们本应该清楚:中国人的做事习惯——需要有领路人!

3.悲观的未来使人不愿行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对环境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局部有所控制,总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3]。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认为“我国近10年的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对于未来10年的情况,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认为会逐步好转,却有近一半的中学生认为仍是恶化。这不仅证实了当时判断的正确性,也说明了十几年前的判断,如今依然适用。有了这种悲观的看法,虽然它接近事实,但仍会使人在行动上变得消极,进而会认为面对这种形势,个人的行为对整体局势的扭转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4.相互依靠的心理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认为,改善环境问题最主要依靠的群体是公众。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便不难发现,他们口中的“公众”是不包括他自己的。在环境问题上,他希望“公众”能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而他本人则可以随意或刻意地破坏、污染环境。

由此可见,这种依靠是极度危险的。它会成为个体不去行动的借口,更会使环境问题在公众的相互推脱中日益恶化。因为这种依靠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不去行动!

四、总结

只在感情上关心某事是致命的,没有事情说是想的好,说的妙就能完成的。环保事业也是如此。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皮之于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用五千年的时间建成了现代文明,如果不想使它在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被毁掉,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知而贵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