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大学生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医学院大学生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李昂徐培(导师)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大学生的自尊、人际交往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了解大学生自尊、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可行的途径以及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抽取潍坊医学院两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每专业60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尊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用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对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控制以及心情忧郁或愉快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人际交往能力的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总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对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联合解释量为27.9%,说明人际交往能力、自尊对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预测作用。结论:培养大学生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其自尊水平,对增强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327-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selfesteem,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bilityandsubjectivewellbeingofcollegestudents,tounderstandtheinfluenceofCollegeStudents'selfesteemand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bilityonsubjectivewellbeing,,inordertoputsforwardamoreeffectiveandfeasiblemethodtoimprove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MethodsThisthesistookstudentsoffourdifferentmajorsandtwodifferentgradesfromWeifangMedicalUniversityasresearchingobjective.Take60studentsofeachmajorassamplestocarryontheinvestigationwiththequestionnaire.Afterwards,thedatahadbeenputintocomputerthroughsoftwareofSPSS21.0onbasisofwhichstatisticalanalysiswouldhavebeendone.ResultsTherewa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withthetotalscoreofself-esteem,subjectivewell-being,energy,satisfactionandinterestinlife,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trolanddepressionorpleasure.Besides,thecombinedinterpretationofinterpersonalskillsandselfesteemon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was27.9%,andthisdatashowsinterpersonalskillsandself-esteemlevelhaveimportantpredictiveeffectsonthesubjectivewell-beingofcollegestudents.ConclusionCultivatingtheabilityofCollegeStudent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buildingaharmonious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improvingthelevelofCollegeStudents'self-esteemisofgreatsignificancetoenhancetheirsubjectivewell-being.

【Keywords】CollegestudentsinMedicalCollege;Self-esteem;Interpersonalskills;Subjectivewellbeing

1.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所产生的一种对于自身的状态的满意程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健康的主观认知、应对方式、自尊等等[2];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活事件、经济收入和社会支持等[3]。自尊,是自我评价的一种结果,是个人自我价值和个人能力的一种情感体验[4]。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交往过程中,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交往,表现出适宜的交往行为,使人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5]。对于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我国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可能会产生更强的影响作用[6]。

2.研究假设

假设一: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不同的自尊水平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不同;

假设二: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假设三:自尊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3.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抽取潍坊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心理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在校大学生每专业60人(男女比例1:1)作为研究被试。问卷收回共19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总共获得有效问卷171份,问卷回收率81.25%,有效回收率71.25%。基本情况下。见表1。

表1171名被试的基本情况(N=171)

3.2.研究工具

3.2.1自尊量表(SES)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该量表由10个不同的条目组成。4级评分,1到4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7]。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5。

3.2.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由王军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该量表分四个维度,分别为:人际交往的认知和评价取向、人际交往的感受性取向、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取向以及人际交往的意向性取向[8]。该问卷得分越高表明人际交往能力越强。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7。

3.2.3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GWB)总体幸福感评价量表(GWB)选用国内段建华(1996)修订版,共18题,分为代表了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焦虑(紧张)6个分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8]。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3。

3.3统计分析

将收集得到的数据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得出大学生自尊、人际交往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3.4结果及分析

3.4.1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统计描述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74.69。在健康的担心方面得分偏高,而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得分相对偏低,松弛和紧张程度得分接近平均水平。

对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方面的t检验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总分、健康的担心、精力和松弛或紧张四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且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

3.4.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被试在各个量表及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的情况见表2。

表2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自尊的相关关系

注:H1=主观幸福感总分,Z1=对人际交往和认知的评价取向,Z2=对人际交往的感受性取向,Z3=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取向,Z4=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

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自尊、人际交往和认知的评价取向、对人际交往的感受性取向、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取向、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对主观幸福感这五者联合解释量为27.9%,其中自尊可以单独解释主观幸福感9.2%的变异量。此研究结果支持假设三,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对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4.讨论

4.1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分析

4.1.1总体特点研究发现,医学院大学生的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是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在精力和松弛或紧张两个维度上大学生的平均分最高,说明大学生精力比较充沛,生活节奏轻松。而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对于男女的教育不同。

4.2人际交往能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中国是一个很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人际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更为凸显。人际交往能力较低,那么他主动地去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就较低,难以融入集体,可能对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高自尊者通常都比较自信乐观,会积极主动的参加一些活动,愿意去与人交往,其主观幸福感也就会相对较高,而低自尊的人在面临失败或处理各种问题时,往往会难以应付,会体验到比高自尊者更加严重的情绪困扰。

4.3人际交往能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总分的预测作用

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可以解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39.2%的变异,其中自尊的预测作用要高于人际将往能力。故高自尊的人主观幸福感可能会强于低自尊的人,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主观幸福感也会高于人际交往能力弱的人。

研究结果还表明,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要大于自尊对其的预测,这有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所造成的。大学生活除学习生活外最突出的方面就是社交生活,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自尊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3-4.

[2]王巍.青年军官主观幸福感和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3]DienerED.Subjectivewell-being[J].PsychologyBulletin,1994,143-156.

[4]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J].心理学探析,2003,4(3):10-12.

[5]李晓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2,5(3):10-11.

[6]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陈丽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222-224.

[8]张灵,郑雪,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