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关于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研究

穆国刚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科研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无论是对于国家军队技术进步还是民用军队技术领域还是民用社会商业领域,科研创新的站位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是推进国防事业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提升我国军事战斗力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社会发展动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当从多个主体和层面做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宏观设计,同时要基于现阶段我国融合实际看到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实现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长期工作

一、当前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新形势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为我国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进行融合科研创新提供了指引,并且伴随着时代要求,融合科研创新的管理工作也正在与时俱进,从宏观项目涉及到具体人员构成,融合创新的机制也正在完善。

在当前环境下,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从一开始的项目申请、项目论证到双方合作进行组织实施、效果评估、成果申报甚至再到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整个过程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尽可能地实现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二、当前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面临的新机遇

(一)地方和军队科研需求不断增长,积极性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时代需求大大增加从原有的军工科研项目全部单一定向到现在发布范围不断扩大,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国防建设的透明性,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和地方能够看到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现实需求,例如与一些民生企业或者高效统筹合作共同攻坚相关项目和科研课题,实践证明,通过军民合作,不仅可以攻克一大批处于前沿探索和技术开发的难题,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而且能够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或者地方经济发展。

(二)国家政策鼓励模式日臻完善

人才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对于国防科研创新项目来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能够促进国防科研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推进鼓励建设有利于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鼓励民口单位人才投身于军民融合创新项目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单独出了终于技术引进模式所引发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一)军民科研创新对质量和信息封闭程度要求不同

由于军队科研创新的特殊性,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科研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还必须满足国防科研创新的保密要求,一些参与项目的技术人才,因此无法获得公开发表论文、进行职称评定和成果申报的机会,并且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外相关的学术技术交流比较少,这实际上就有可能减弱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

(二)科研机构、人员仍然比较分散

当下,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军民融合机制仍然没有达到完善程度,融合科研创新项目所涉及多种学科和机构交叉等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融合科研创新的发展。例如,一些科研机构或民口单位与国防军工科研部门之间的交流联系存在着不稳定性,他们的交流平台不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建设,这就导致相关人才学科力量比较分散,在面临重大项目时,证明双方融合科研的组织成本比较高。

四、当前进一步推进我国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军民要求,详尽规划宏观措施

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发展需要看到军民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实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各项推进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政策措施,伴随着时代发展,双方进行科研创新,也应该进一步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到我国在新世纪国情的发展变化。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要基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需求进行相关内容对接,出台更加细致和完善的鼓励机制和调控机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各种资源。

(二)合理调整人才结构,激发人才创造性

在人才结构方面,由于科研融合所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领域研究层次比较深,因此,相关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考虑到人才流动和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进行重大融合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当中,充分保障人才等各项基本权利和科研学术自由。要从整个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入手,剔除掉现在所存的制约人才流动和发展的机制障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基于这样的政策,提高民口单位和人才参与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在这样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中,提升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储备。

(三)建立长效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研究、应用和奖励机制

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不应当是短暂和一时的,应当是一项长期坚持下去和不断发展的科研机制。在保证质量和保密需求的前提下,国防科研单位和民口单位可以建立长效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在职称评定、奖励机制等各方面应当充分保障项目人员参与的合理权益,并且要定期做好管理监测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科研政策研究流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双方沟通协调,创新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能够节约成本保障国防科工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可以建立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平台,分享技术经验。

五、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将会进一步为我国国防科工事业做出贡献,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帮助,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相关研究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科研项目参与者都应当具有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品质,不断适应当前新发展形势,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从而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疆.军民融合呼唤科技创新[J].新经济导刊,2018,No.265(06):27-29.

[2]许灵艳,许妍.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26-27.

[3]沈意平,汤仁斌,李学军,蒋玲莉.地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8,5(43):44-45.

[4]联合创新军民融合转型升级[J].国防科技工业,2015(07):29.

[5]王玉鑫,黄雪,刘亚群,杜敏杰.国外军民融合模式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启示[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