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以师德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李晓光

李晓光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尊在一系列问题。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关键。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促进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引领学风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国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保证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狭义上讲,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从广义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治校、治学、做人的风气。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校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在客观上影响学校教学效果的实现,它将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办学时间不长,短时间内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等实际情况使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价值观有所曲解

笔者曾在本校做了一份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目标及现状”的问卷调查,300人问卷调查后的结果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是单纯考虑就业前景;有1/3左右的学生是因为自身兴趣;出于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考虑的学生就比较少了;至于为“服务社会、奉献祖国”而选择此专业的想法就更加被学生抛在了脑后。大学生对学习并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观,追求功利结果代替了对知识能力的求索、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他们的学习目的似乎就是自己将来工作好、待遇好,让自己和家人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存在比较明显的功利性,对学习价值的理解有点肤浅。至于对知识的看法,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知识贬值了、甚至是持“知识无用论”的观点。

(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中有1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楚,具有长远目标;30%的学生比较清楚,具有大致目标;40%的学生只有短期的学习目标,且要求很低,如只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成绩即可;20%的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没有明确的意识,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没有什么期盼,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学习,学习动机也会受到削弱,学习自觉性便会不高。

(三)学习能力偏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一般都作为一线人员直接参与到社会劳动的实践当中去,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有独立创新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不容乐观,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业余时间以网络游戏为主,缺乏课后学习与实践环节,对于专业学习,缺乏批判性思维、学习的依赖性较强、不会利用各种资源等。

(四)学习纪律观念淡薄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有松懈的情绪,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等。学生的纪律观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迟到、早退、旷课,上述诸种违纪现象在半数以上的学生身上出现过;课堂上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看快餐文学、睡觉、吃东西、玩手机、听MP4、传纸条、递东西更是家常便饭。在学期期末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中,都存在严重的违纪现象,学生甚至不以作弊行为为耻。

二、师德建设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从敬业(社会责任)、勤业(治学态度)、创业(创新精神)、乐业(道德情操)等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德精髓,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它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契合师德建设的实际要求。

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可见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职业底线,也是教师的终极追求。

(一)教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基础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对于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家庭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个人,教师的任务和使命都是至关重要而神圣光荣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责任和使命,才能尽心极力,教书育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良好学风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教师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会在教学中形成强大的气场,带动并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动力,实力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三)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推动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加知识量,接受最新科技成果,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良好学风形成的精神旗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一方面,只有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会踏踏实实为学生“传道”;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师才可以“传”得出来“道”,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坚持师德引领,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师德建设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教师坚持师德引领,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办学方向,认识教育方针。要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当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实现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要有勤于施教、乐于施教、善于施教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教师是人类文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身为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适应各种变化,淡泊名利,要沉得住气,坚守职业真谛,要钻得进去,求知求真,热爱、终于教育事业,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培养创新型素质。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市场取向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自己,这个调整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个不断创新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授业、解惑,更要通过不断创新的教育,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为高职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职业目标。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将所学转化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同学踏实奋进,做到学有所获。职业目标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包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通过分析,明确符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生涯路线,从而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对学生的激励,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在树立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后把学习变为自觉行为,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

(四)为人师表,铸造师魂。胡锦涛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该明确: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教育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要使学生学而不厌,自己就要诲人不倦。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教师应该是集知识、仪态、学养的结合。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有一种极目千里的旷达,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有爱生如子的慈善,有当为而为的智慧,其内心从容而自信。教师自身人格的力量自会感召学生,恰如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良好的学风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而良好学风建立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学风建设的主导作用,坚持以高尚的师德为引领,建设学校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注: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郝敬习.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的实践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李忠君,王雅丽.如何加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价值工程,2010(10).

[4]刘丽焰.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新理念[J].江西教育,2008(21).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112001

(责任编辑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