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刘宝全

(洛阳昊盛资产评估事务,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支撑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文件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加倍关注”,教育信息化也借此被正式归入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就需要用评价体系来推进。

关键词:绩效导向;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

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信息化评价模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但其中大多数评价体系是局部和片面的,缺少整体性,尤其是表现国家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的评价模型,几乎无迹可寻。

一、理论依据

1.绩效理论。绩效是与企业组织目标及价值追求一致的成就和业绩,是一种可测量的行为结果,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与主流价值相关,是组织中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体现。作为行为与价值的统一体,绩效是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绩效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信息化领域中。有学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绩效是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与信息化投入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行为与结果。由此,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就是对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与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行为与业绩成就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与综合评判的过程,既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行为过程又关注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效果、效益,同时考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

2.元建模技术。元建模技术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系统化的建模技术。元模型作为元建模技术的核心制品,是关于如何建立模型、模型的语义或模型之间如何集成和互操作等信息的描述。元模型是模型的更高层次的抽象,能够捕捉模型的基本特征与属性。模型是元模型的实例,模型和元模型是一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本研究借鉴元建模技术中“元”的思想,抽象提炼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共性要素,构建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的语义将模型应用到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中,形成各类教育信息化领域评价模型,从而灵活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价。

二、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1.总体思路。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借鉴元建模技术的理论方法上提出的,其构建思路主要包括模型架构设计、模型构建、语义扩展等三个环节。首先,采用元建模架构的理念,根据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关键领域,设计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模型架构,明确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应用范畴;其次,依据模型语言的设计模式,通过核心概念建模、关联分析和操作定义构建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最后,定义模型语义的扩展规则,以便将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实例应用到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中,推演关键领域的绩效导向的评价模型。

2.构建过程与方法

(1)架构设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于支撑和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管理及政策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关键领域。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要能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情境下的环境建设与应用、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以及队伍建设等领域中,根据模型所表达的语义内涵,推演出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评价的实例模型,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评价模型、资源建设与应用评价模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价模型与人才队伍建设评价模型等,进而细化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将教育信息化评价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实践过程。

(2)模型构建。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主要由要素、要素之间的关联和操作方法构成,因此模型的构建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建模、关联分析和操作定义等。一是概念建模。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建模是解决复杂性的主要手段。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内容进行抽象分析,提炼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建模是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的第一步。在核心要素确定方面,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思路、任务和措施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的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组织管理方面的具体指标可以抽象为组织规划与投入保障;创新发展方面的具体指标可以抽象为主体发展与教育创新。此外,环境建设与应用、资源建设与应用、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这几个方面的具体指标也可以进一步抽象提炼。覆盖范围、拥有率、种类、数量、质量等可以抽象为建设成果,对环境、资源和培训的满意度可以抽象为用户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对环境、资源和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观念和应用水平可以抽象为意识观念和应用水平。建设规模与满意度可以再抽象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果,意识观念和应用水平再抽象为应用过程。基于此,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组织管理、建设成果、应用过程和创新发展。二是关联分析。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除了要考察建设与应用的过程和结果,也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分析。因此,明确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模型构建的另一个重点。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组织管理是教育信息化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付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是教育信息化在环境、资源和人才建设方面投入的直观产出,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数字教育资源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的建设规模,以及用户对信息化环境、教育资源的种类、质量以及人才队伍培训的满意度,它属于第一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直接产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过程是环境、资源和人才建设的成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化应用的意识观念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属于第二层次上的间接产出。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主体的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因此最终的产出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技术支持的教育创新。三是语义扩展。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最突出的特点即基于“元”的思想,通过语义的扩展能实例应用到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中,推演出教育信息化领域绩效评价模型,灵活系统地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价。因此需要定义模型的语义扩展规则,实现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推演到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评价模型的实例化。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组织规划、投入保障)、建设成果(建设规模、用户满意度)、应用过程(意识观念、应用水平)和创新发展(主体发展、教育创新)等四个概念集。每一概念集中的子概念又是一个独立的具有丰富语义的概念集,根据语义扩展规则,可以将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化到具体的评价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推演出教育信息化关键领域评价的模型。

结语:

该体系的特点和新鲜之处在于它基于建模概念把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进行简化,利用语义扩张生动且规范的融入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景中,通过以绩效体系为导向,达成了教育信息化绩效增长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念萍,巫德富.基于绩效导向的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研究[J].广西教育,2017,(15):103-105.

[2]呼婷婷.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6,(09):108-109.

[3]谢幼如,常亚洁.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56-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