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更加美丽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让音乐课更加美丽起来

王梅

王梅(山东省临沭县教师进修学校临沭276700)

音乐课,无疑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美感和情感兼容,能培养和熏陶学生的情操,被誉为“最美丽的课”。2001年7月颁布《新课标》,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同样面临着教学改革。在此,我就音乐教师如何能够顺利执行音乐新课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作出一些新的教学探索,期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以求抛砖引玉。

一、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①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②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应转变,才能转变其教学方法。。

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

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⑤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2、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

①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

②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③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二、提倡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不能把分科知识看成孤立的体系,而要设法在多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例如在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可以这样进行:先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及民俗风情,文化(从网上下载图片辅助进行);再介绍民族乐器“葫芦丝”,并且试奏一下主题音乐;最后引导学生听赏、分析、体验,这就体现音乐与人文、地理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音乐还可以与舞蹈、美术、文学等许多学科有机的结合,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思考,不仅我们的学生学的轻松,我们自己也教的轻松,而且会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科综合仍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之长,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培养,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人民,争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心情感世界。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的音乐课偏重于思想教育,注重一首歌的政治性、道德性。其实,如一个人对一首歌曲有了审美的感受,自然也就在思想上得到教育。

2、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①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

②设置情境,引发创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我们应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任务,迅速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让音乐课更加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