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语文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07
/ 2

给小学语文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几点尝试

陈明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林乡中心小学陈明

摘要: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作文。本文通过“多读、实践、材料”三方面的阐述,为学生的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多读实践材料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学生缺少习作素材的积累。平时的习作课上,学生常常是愁眉苦脸,感觉没有话说,交上来的习作也往往只是几个词语拼凑在一起;其二,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要求过高。习作课上,教师扔给学生一个题目,放手让学生写,缺少必要的指导与思路点拨,还明文规定不少于400字(四年级学生);其三,学生习作途径单一、老套,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针对这些现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多读----在读中积累运用

习作素材的积累不是靠读一两本书就能一蹴而就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及2011年版课标均明确规定:课外阅读,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课标规定的量化任务,仅靠每学期语文课本上几十篇课文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采取多元化阅读策略,开设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展开。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通道。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写作技巧。

一直以来,每到新学年伊始,本人总会在班级布置一个小小的书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几乎每天都会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我看着学生潜心阅读的那股认真劲,心里美滋滋的。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在平时的读书活动中,我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读书中看到的美词佳句、优美的段落就摘抄下来,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并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实践----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村学生生活的空间更是广阔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为习作教学增色添彩。

1.在游戏中放飞真我

学生最喜欢游戏,他们往往对亲身参与的事情感受深刻,而游戏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将游戏与习作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走进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又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中来,成为真正的习作主人。

四年级组织年级拔河比赛。活动前,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活动的流程、比赛的场面,典型的老师、学生,以及裁判员的动作、语言,同时要特别关注自己在这次活动的内心体验。活动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活动结束了,又组织学生说活动过程、精彩细节、内心感受,接着让学生用我手定我心。这样的习作课,学生还会怕吗?

其实,只要做一个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学生热衷的游戏随处可见,如:学生中流行的“击掌”游戏、跳皮筋游戏,体育课上的游戏……

2.在劳动中抒写真情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百态,是很难写好作文的。要想把作文写好,非得深入生活不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参与其中,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我校地处农村,春天来了,组织一次植树活动;夏天来了,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干农活;秋天来了……又如:学校、班级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组织学生到附近福利院做义工……这些都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亲身体验中,学生们的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再“干瘪”。

教材----习作练兵营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堂。”这就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训练点上,以阅读教学促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借典范课文,领悟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范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在思想内容、语言规范,还是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堪为典范。语文教师应认真地研究,充分地挖掘教材,巧用教材,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写作形式,并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色,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划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语句,让学生体会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技巧与好处。在单元作文中,我要求学生试图用游览顺序介绍一处景点。也许,学生初次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不那么成熟,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学生在习作中有所领悟、有点收获,足矣!

2.咬住文尾不放松

优秀的作者通常不会随意结束自己的作品,他们往往会在文章的结尾处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许多文章的结尾,或篇末点题、或借景抒情、或言有尽而意无穷……课文《去年的树》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一会儿,就飞走了。”教学至此处,我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鸟飞到哪去了?它做了些什么?它和“去年的树”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吗?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构建课文读集,再让学生相互交流,碰撞思维火花,拓展写作思路,激发写作灵感。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采取丰富多样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去摸索总结,相信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这片天地中,一定会收获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