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探讨霍永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形势下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探讨霍永建

霍永建

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工厂生产中常会出现用电事故,究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及用电安全知识淡薄,所以有必要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详细对常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措施、电气事故分类及原因、注意事项、防火措施等相关知识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电气设备;用电安全;探讨

1导言

作为以工业为代表的相关产业生产运营活动的重要基础,电气设备管理同企业日常生产运行密切相关,同时也会约束相关企业的长期运营。想要强化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就应优先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规避安全事故隐患。

2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

2.1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脸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2.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2.4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3电气设备常见故障与影响

3.1漏电故障

漏电故障,一般是因为操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设备相关线路漏电,工作人员不慎接触到漏电部分设备与线路后,强大电流会在流过人体时造成严重触电伤害。漏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误,尤其是高压类设备,当人体同漏电部分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即会引起触电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3.2雷电灾害

雷电灾害主要是因为设备外接线路未按照相关规范安装,导致雷电电流容易由外接线路进一步侵入到室内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内部以及相关线路周围产生大规模放电反应。导致电压过高,引发电气设备故障损坏,并给相关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还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大型安全事故。

3.3静电故障

若电气设备在日常运营维护过程中,缺乏妥善的静电接地保护措施,设备内部多出的部分电荷以人为措施释放,会导致设备在生产运行时受到有害静电影响,引发事故。尤其是当设备处于易燃易爆类运行环境中时,有极大几率会因静电放电反应引发大型火灾与爆炸事故,对设备运行及相关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3.4电气设备内部故障

电气设备内部故障一般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安全密切相关,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因电流输送不当,或者设备转换运行时缺乏有力控制,导致设备及其相关线路出现问题。常见的电气设备内部故障包括线路短路导致的火灾、开关安装不当引发的爆炸等,在引发大规模设备损坏的同时还会造成人身伤亡。

3.5电磁灾害

电磁灾害,主要是指未对设备采取妥善电磁隔离防护措施,使得相关人员在设备运行维护过程中长时间受到电磁辐射影响,造成损伤,引发事故。过高的电磁场,会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被损害,引发神经反应迟钝等问题,常见的包括头晕、失眠以及记忆力衰退等。

4电气设备安全故障的主要原因

4.1人为原因

主要表现在设备操作不当,及运营维护人员缺乏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不够警惕。其日常工作态度、安全意识以及工作水平均无法满足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导致在平时工作当中较为松懈,操作违背安全规范,埋下安全隐患。

4.2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

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应当是由各部门人员相互协调合作完成,但实际情况是,设备操作人员只注意设备操作,而无视设备维护及保养规范,对设备造成损害。而维护人员则只注意对设备进行维修,不对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纠正,最终使得设备管理工作难以统筹协调,实际工作效果较差。

4.3设备本身不符合要求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设备运营成本,提高效益,采用了部分质量检验不过关或者超过使用寿命的电气设备。这部分电气设备内部老化较为严重,长时间缺乏有效运营维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运行效果较差甚至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

4.4技术水平落后

考虑到部分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运营维护过程中的专业素质的局限性,有时会出现电气设备运行管理措施不够及时或者故障反馈不全面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无法充分排除。大量浪费运营维护费用,不能达到充分预防事故、排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5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5.1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5.2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安全措施。

6结语

电气设备用电的安全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运行,还关乎着每个工人的生命安全,我们既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提高安全用电的管理水平,这是工厂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因素,随着工厂设备管理容量的变大,电气设备使用的增多,如何提高电气设备安全用电的意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张敬伟.浅析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J].技术与市场,2013,(10):146+149.

[2]梁彬彬.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事故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5):115-117.

[3]魏国栋.电气设备用电安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0):91.

[4]戴永华.浅谈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用电与管理维护[J].装备制造技术,2012,(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