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屏技术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无线传屏技术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左俊严云琦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应该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科融合;无线传屏;高效课堂;角色转变;有效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和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各种弊端,传统的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难以营造一种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主动意识及创造意识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为此,新型教学模式及创新教学思想日益受到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能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经历、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但由于小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有所欠缺,不能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于是在习作时经常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情况。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缺乏兴趣。缺乏兴趣是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习作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习作,教师是唯一读者,这是影响学生习作兴趣的原因之一;没有兴趣学生就无法写出好的作文,也就无法在写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写作水平就难以得到提升。

第二、素材积累量不够。(1)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的不用心和不仔细,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文字表达能力;(2)平时阅读量不足,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够充分,对自己未知的事物缺乏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在写作时难以找到适合的素材。

第三、素材观察不到位。在观察习作素材时,可能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无法做到准确、全面、多角度的观察,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及影像,这样就无法使用准确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观察到的素材。

第四、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在传统的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仅对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且在评价时不够高效和及时,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差异、赏识学生个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信心。

第五、习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首先,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不足,在习作过程中不容易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能真实有效的表达情感,在对一些人物、事情的描述时语言过于平淡,缺乏生机和活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观察是写好作文和认识事物的基础,能直观、形象和多角度的观察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是习作课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效和及时的评价既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写作的动力和成就感。

二、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是基于简单多媒体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在这种环境下,教师通常会存在以下困惑:

第一、教师在简单多媒体教学中无法关注和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的参与性不够。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呈现,教师也只能通过语言对问题进行描述。

第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无法及时捕捉和回放,一些更生动、更有价值的素材在瞬间就消失。

第四、学生之间的展示交流往往需要调换座位来实现,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又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第五、学习成果呈现及评价过程大多借助实体工具,既增加了教学成本,教师重复往返于学生和讲台之间也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对教学效果还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教育信息化新征程的开启,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和发展。

三、无线传屏技术及其意义

(一)无线传屏技术

无线传屏技术是指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移动设备上当前的操作内容实时同步到投影屏上,可以传输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二)无线传屏技术的意义

无线传屏技术使用方便、仅需要在局域网内即可实现。用户不会受到设备位置的限制,能节省操作时间,内容也可以实时同步到投影屏上,提高信息的实时性、真实性及交互性。

四、利用无线传屏技术创新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进一步体现教学科研与提升教学质量的关系。深入挖掘课本,研究学生,增强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强调学生的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一)素材展示更加灵活方便,学生能更全面、更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情景呈现更加真实到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更加真实贴切,有利于实现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回放。

(三)学生问题可及时记录,问题场景也可再次真实呈现。

(四)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可控,学生行为可实时记录,能再现一些典型行为加以鼓励和引导。

(五)师生互动更加积极,学生个性特征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学习成果呈现更加便捷,评价环节能更加及时、高效。

(七)教学设备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教师对课件等教学内容的可操控性更好。

五、利用无线传屏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习作能力有明显提升,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大部分学生能清晰具体的把自己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并能把想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学生普遍具有对习作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学生具备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作课中,运用无线投屏技术,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互动、提高习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六、结束语

通过在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课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利用高效和及时的评价增加学生的写作的动力和成就感,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领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从“我想学”转变为“我要学”,从“我不知道”转变为“我知道”。

参考文献

[1]曾召文.无线传屏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应用探析[J].技术与应用,2016(05):82-85.

[2]雷耀华.浅谈无线同屏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实现方法[J].教育前沿,2016(07):272-273.

[3]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103.-107.

[4]王丽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J].中小学电报,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