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裴小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探讨它对病人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0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护理方式将纳入病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抑郁症护理措施,研究组以此为基础在开展共情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6个方面评分,研究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及治疗,对其实施共情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应用;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12-02

Applicationof"EmotionalNursing"ModelintheNursingofDepressivePatientsandItsEffectonPatient'sQualityofLife

【Abstract】ObjectiveToapplythe"emotionalnursing"modeltothecareofpatientswithdepressionandexploreitspositiveimpacton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Methods82patientswithdepressionwho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2015toFebruary2017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llpatientswerepidedintothestudygroupandthe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differentclinicalnursingmethods.41case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depressionnursingmeasures,whileother41patientsinthestudygroupweregiventheemotionalnursing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qualityoflifeandtheimprovementofdepress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coresofdepression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P>0.05).Thescoreofdepressionin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ftergivingnursing(P<0.05);the6scoresaboutthequalityoflife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nadditiontoroutinenursingandtreatment,theemotionalnursingcaneffectivelyimprovethebadmood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depression.

【Keywords】Emotionalnursing;Depression;Application;Qualityoflife

抑郁症同焦虑症一样属精神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心理表现特点是抑郁,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轻生等念头及行为,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节奏的不断加快,抑郁症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对这类患者除了常规基础治疗,还应给予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特选取2015年5月-2017年0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0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2例抑郁症患者,男性38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7.53±5.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科制定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有思维迟缓、精力锐减、不明原因乏困、自我评价低、存在生活无趣感、失眠等。根据临床不同护理方式将纳入病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内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应用“共情护理”模式,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共情护理培训”开展护理工作前先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清楚掌握“共情护理”概念,明确共情理论、人性关怀理论及语言共同技巧等。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良好掌握后病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会有所改善。(2)合格的倾听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病人谈及内心感受、疾病状况自述等内容时,护士应提高注意力,认真倾听,不明确使用“是”、“不是”等判断性语言,不阻断患者阐述,过程中可多应用眼神、点头等身体语言,也可应用“嗯”、“哦”等简短词汇给予简单语言配合,认真倾听及观察患者情绪、神态变化[1]。(3)归纳分析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病情资料进行详细归纳分析,再纳入医患沟通交流所得信息,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4)换位思考及共情体检护理人员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体验病情痛苦,并多对患者进行有效鼓励。共情体验时观察患者语言、神情、动作等表现,注意病人信息反馈,提升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情绪体验能力和心理认知力,以促进患者情绪改善,进一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2]。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对每位纳入患者进行抑郁量表评分,护理前、护理后评分均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问卷形式调查分析,内容多样主要概括为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6方面,分别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护理前后对比

护理前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属精神类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治疗难度大,其患者常见心理表现有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常采用的手段有药物疗法、情志疗法、物理疗法等,基于精神疾病性质,强化患者心理范畴护理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共情护理重在共情体验,过程中核心环节是良好的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倾听清楚了解病人内心状态,护士感同身受,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其内心想法,同时和临床疾病资料相结合,以此为基础对每位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病人倍感关爱、理解,治疗依从性会跟着提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可显著改善抑郁心理状态,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2]罗俊梅.“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J].医学信息,2016,29(14):208-209.

[3]冯文魁.“共情护理”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6,1(1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