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周云

周云

(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江苏金坛213200)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小儿;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08-01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均达到最愉快的一种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1]。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应用的舒适护理,减少不良因素对患儿刺激,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年在本科住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5岁11例,>5~14岁39例;住院时间10~20d。全部患儿意识清晰均有发热、头痛、睡眠紊乱、恶心、呕吐、焦虑、恐惧等症状。

1.2方法根据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不舒适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舒适护理计划,促进患儿在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舒适。

1.2.1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主动热情接待患儿,介绍病区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及健康教育。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让患儿熟悉。在护理工作中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创造一个愉快、放松的治疗氛围,让患儿(较大患儿)了解疾病知识,以减少患儿对疾病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2.2减少分离焦虑本组患儿有39例均处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让患儿充分了解病毒性脑炎经早期积极治疗,一般不留后遗症,不影响今后生长发育。以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与患儿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使患儿感到一种家的温暖,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3促进医院环境舒适的护理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60%,至少通风3次/d,30~40min/次。通风期间盖好衣被,避免对流风,以防感冒。室内清洁至少2次/d,做到地面无杂物,床单,床头桌整洁,卫生间无异味。病毒性脑炎患儿对各种强光,噪声较敏感,易激惹,安排病房时尽量安排同病种患儿住在一个病房。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卫生、健康、舒适的环境,不仅可减轻和释放患儿的负性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也可使患儿在心理上有一种舒适感觉。

1.2.4促进患儿生理舒适的护理取合适体位,引导患儿作深呼吸,减轻患儿恶心感及呕吐,促进生理舒适。置患儿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流出,防止误吸入气管。给予温开水漱口加强口腔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剂使用。

1.2.5加强体温观察,促进生理舒适本组患儿均发热,高热时加强基础护理,随时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小儿体温调节特点,首选物理降温,在使用物理降温时应注意在患儿体温<38.5℃时,可开窗通风,使室内温度降低或使患儿减少衣覆盖,注意两者不可同时进行,以免患儿受凉。年龄稍大儿可采用温水擦浴,因患儿抵抗力较弱,皮肤娇嫩,水温太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水温过高可能造成烫伤,在温水擦时可稍用力,以患儿不感到疼痛为宜,在擦浴过程中,应避开腹部,足等部位,在擦浴完毕后应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被;增加液体摄人量,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同时加快患儿的排,达到散热目的。在患儿体温>38.5℃时可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此外,对以往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应在体温达到38℃时就应使用快速有效地降温措施,如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以免诱发再次抽搐。

1.2.6预防和减少疼痛疼痛是影响舒适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因素。本组患儿不舒适的主要原因为头痛,头痛可使患儿情绪发生剧烈变化如哭闹、烦躁不安,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应在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的同时注意保护患儿安全,首先置患儿于仰卧位,上半身可抬高20O~30O,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赛压力,降低颅内压[2]。遵医嘱应用脱水剂:脑实质炎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致头部疼痛,应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应用20%甘露醇0.5~1.0mg/(kg·次)和50%葡萄糖20ml加地塞米松0.3~0.5mg/(kg·d)静脉推注,必要时两药交替使用,每4~6h1次,15~30min推注或快速滴入。冬季室温较低,甘露醇易产生结晶,使用时需加温溶解后静脉注射以减少对血管及局部组织的刺激,增加舒适度[3]。在舒适护理技术方面,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疼痛。

2.结果

本组50例患儿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无投诉发生。满意率100%,达到了预期目的。

3.讨论

舒适护理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整体化行为,是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舒适护理是主动护理过程,是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的体现[4]。本文通过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减轻了患儿头痛,恶心、呕吐感和恐惧感。提高了患儿对疼痛的应急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护士也获得了患儿及父母的理解、肯定与尊重,提高了患儿及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丁利民.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学杂志,2008,11(9):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8

[3]向国平,彭文涛,周向玲.重症监护儿舒适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33.

[4]丁海玲.舒适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