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在地震防灾救灾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飞行器在地震防灾救灾中的应用分析

侯健雄

侯健雄

昆明理工大学650500

摘要: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能够引起山体剧烈震动、崩塌,也会造成房屋毁坏,甚至引发洪水、火灾、爆炸、滑坡和毒气等次生灾害,不论对国家的经济还是人民的生命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飞行器的出现也为地震防灾救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本文分析了当前飞行器在地震防灾救灾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飞行器;地震;防灾救灾;应用

引言

广义上飞行器指的是在大气层以内或是外太空飞行的器械,比如航空器、航天器和火箭导弹等都是飞行器的一种,然而在地震防灾救灾中,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各种小型飞机、小型直升机和无人侦察机等体积较轻、灵活度较高的飞行器。只有合理使用这些飞行器才会提高地震防灾工作的质量,并在灾害发生时快速、高效、准确的进行救援。

1地震防灾救灾中飞行器类型与功能分析

1.1地震防灾中飞行器的作用

在地震防灾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之前的观测,在科学研究领域我们主要是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分析各个区域地震发生的几率和影响程度,进而合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地震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影响。在地震观测领域,无人机的作用就十分显著,能够为我们研究地震现象和预测地震发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能更好的开展地震科学研究,从而寻找到更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

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区域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在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发生几率就会大一些,日本由于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常年受到地震的影响,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也有一部分国土处于地震带影响范围内,比如东南沿海及台湾、青藏高原附近的云南和四川西部,都是地震高危区域,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由于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尤其是川云贵地区更是山峰林立、险象环生,交通不发达,不利于实地考察,而飞行器就能替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收集各种地形、水体、生态信息,通过计算机来构建该地区的模型,为地震防灾工作提供帮助。

1.2地震救灾中飞行器的作用

地震救灾中飞行器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震对地表环境的破坏,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土壤岩石的崩塌都会摧毁通往地震现场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陆地交通工具就很难发挥出用途,在汶川地震时就有许多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各界自发组织的救灾团队被道路隔绝在外,难以深入现场展开救援,必须要清理过往的道路才能够进入灾区。而各种基础设备也会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往往会摧毁城市中的许多建筑,这些倒塌的建筑会把灾区的道路封堵,即使进入现场也会受到影响,然而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宝贵,错过了黄金救援时期,救援效果会明显下降,灾区群众获救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而飞行器则可以不用考虑道路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影响,在空中就能够迅速的进入灾区,为灾区投放各种救灾物资,延缓灾情的蔓延,通过先进的雷达设备和探测仪器,也能够更准确的找到受困群众,可以先一步进入救灾现场,帮助各项救灾工作顺利开展。而大型飞行器也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由于直升飞机对降落的地形要求比较低,可以将大量救灾人员快速送往现场参与救灾抢险工作,同时也可以将灾区受伤的群众运送出来,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医治。不仅如此,飞行器也能为伞兵的空降提供帮助,所以在地震救灾中,飞行器的作用十分显著,是挽救灾区生命和降低经济损失的重要工具。

2地震防灾救灾中提高飞行器实际作用的措施分析

尽管飞行器在防灾救灾工作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但还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地震现象,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地震对灾区的影响,进而提高飞行器的应用效率和质量,为地震防灾救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飞行器在防灾工作中的应用

地震防灾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必须要取得良好的成果,否则防灾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做不好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灾害就会手忙脚乱。由于我们对地震的预测工作质量不佳,所以还是需要大力研究地震发生前的各种先兆,可以利用飞行器来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建立一套标准的信息模型,通过对地震发生前后各种异常现象的分析,来了解地震的普遍规律。所以地震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飞行器的优势,提高在地震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并在飞行器设计上下足功夫,研发出更有利于地震防灾信息收集工作的飞行器。

2.2合理的组织规划飞行器的使用

当地震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要按照事先做好的准备来启动救灾抢险工作,同时要充分收集灾区的各种信息,包括地震主要影响范围、地震等级、受困群众的数量和分布、道路交通状况以及通信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是展开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飞行器在收集信息时一定要全面、细致,同时合理组织并规划后续飞行器的使用,确保灾区重要信息能够24小时不间断的输送到指挥中心。而其他飞行器的使用也要进行良好的规划,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数量、分布来合理分配飞行器的使用,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影响救灾工作的效率。

2.3利用飞行器来快速处理次生灾害

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单单是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各种次生灾害也会扩大地震的影响,比如地震区域内如果有水坝,则极容易引发洪水现象,同时在城市中,房屋建筑的各种危险因素也都会引发火灾,而无人救援的情况下火灾会迅速蔓延,所以就需要利用飞行器来对灾区次生灾害隐情进行详细的探究,获得准确的信息后就可以派专员到指定地区进行妥善处理,将灾害控制在萌芽期,这样才能够保证灾情不会进一步扩大,也会提高救援的效率。

2.4精准实施救援工作

地震的波及面积一般十分巨大,涵盖了各种功能不同的区域,既有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也有大型工厂和医院、学校等建筑,甚至也会有旅游景点受到地震的影响,所以救援工作的展开一定要具有充足的准确性,否则盲目的投入人力物力会降低整体救援的效率。飞行器就可以实现精准的救援工作,比如将帐篷、食物、水等物资投放到医院、学校等密集区,由于这些建筑的抗震级别比常规建筑要高,所以该区域内的生还希望是最大的,也是对物资需要最多的,所以只要投放好救灾物资,并安排人员去管理救灾工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救灾成果。而偏远山区村落由于交通不发达,救援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但一般人口总数要少于城市,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直升机等飞行器来转移受灾群众,提高救援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飞行器在地震防灾和救灾工作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使用不同种类的飞行器,加强与其他救援行动之间的联系,保证救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林.无人机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应急救援,2016(06):33-36.

[2]刘战合,田秋丽.飞行器在地震防灾救灾中的应用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01):42-44+61.

[3]刘战合,田秋丽.航空飞行器在地震防灾救灾中的应用探析[J].江苏航空,2008(04):33-34.

个人简介

侯健雄(1996-),男,汉族,重庆铜梁人,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