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肝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肝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

刘乐

(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肝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慢性乙肝;小柴胡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51-02

针对慢性乙肝这种常见病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效,但是通过结合慢性乙肝中医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却时常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此背景下,我科选取了80例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从而深入讨论小柴胡汤治疗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选取例数为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为(63.5±4.7)岁。对照组40例患者,女17例,男23例;患者年龄51~77岁,平均(63.6±4.3)岁。实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排除及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肺肾多功能不全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器质性病变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纳入标准:未合并肾心肺等脏器疾病,无言语障碍,资料完整,积极配合研究。

1.3方法

两组均行保肝、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患者口服10mg阿德福韦酯(企业名称: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3),1次/d,连续治疗3个月;患者口服0.5mg恩替卡韦(企业名称: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1次/d,连续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治疗,方剂如下:3g生姜+炙甘草、黄芩、党参、半夏各6g+10g柴胡+10枚大枣,加水煎服,1剂/日,早中晚温服,持续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治疗总有效率:经治疗后体征、症状完全消失,X线平片发现病灶吸收≥50%为显效;X线平片发现病灶吸收<50%,体征、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体征、症状、病灶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发生率:指口干口苦、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胀暖气、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分析或处理的方法:均数(x-±s)为选用t检验的计量资料,率(%)为选用χ2检验的计数资料,严格规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χ2=7.9412,P=0.0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为:实验组无效1例,有效7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13例为显效,16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2.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χ2=0.1054,P=0.745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为:实验组口干口苦1例,头晕乏力1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暖气1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1例为口干口苦,1例为头晕乏力,1例为恶心呕吐,1例为腹胀暖气,1例为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3.讨论

目前慢性乙肝对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危害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这种疾病由于时间的迁移可更严重的增加肝脏纤维化,直至发生肝硬变。发病患者存在肝细胞坏死与变性,而且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肝细胞再生的出现可发展为肝硬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有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生成、再生结节等,一般肝纤维化被临床当作多种慢性肝病朝着肝硬变进行发展的一种公共的病理改变,也认为是血流动力学、形态学、肝脏功能等方面的肝脏连续改变。

在中医学研究当中,慢性乙肝在“黄疸”、“臌胀”、“肝著”以及“积聚”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外感邪毒、内侵机体、由表及里,肝木克土、伤及脾胃、脾气抑郁、肝血瘀滞以及气滞血瘀痰阻,最终出现气血不和与积聚成块[1]。由于慢性乙肝相似于气血病,因此同样存在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等特点。其实证为湿阻生痰、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虚证是脾虚亏损、气不生血与气血亏虚[2]。其治疗原则为理气化滞、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由上述结果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西医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小柴胡汤不会增加用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说明小柴胡汤能够增强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小柴胡汤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均相思雨肝炎患者的口干、纳差口苦[3]。其次证为“胸中烦而不呕,腹中痛,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这一症状与肝病相同。方中黄芩能够清肝胆的郁热;柴胡能够舒邪透表,与黄芩一起让肝胆气条达、舒畅;半夏能够散结消痞;党参能够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益胃生津等;生姜能够宣郁散邪,与半夏可降逆和胃;大枣能够气机通利、肝气条达;炙甘草能够调和诸药。在现代药理学中,小柴胡汤力柴胡与黄芩除了抑制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生成与mRNA的表达,也能够促进正常或受损肝脏细胞的DNA的合成,还能够抑制转氨酶水平,可发挥增强肝细胞功能恢复的效果。此外,半夏与炙甘草对纤维增生刺激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进行抑制,也可多层次与多靶点的实现抗肝脏纤维化。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义维.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4(24):140-142.

[2]曾彬.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60例[J].河南中医,2015,02(06):45-46.

[3]陈艳.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60例[J].河南中医,2014,23(07):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