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 2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董崇娟王永强杨志敏刘少璐

董崇娟王永强杨志敏刘少璐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57-02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85例,应用热毒宁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儿童85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1]。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10月-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4天;入院时均未普通型,无重型病例。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入院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心肌酶及免疫功能,作心电图及胸部拍片,给与利巴韦林15mg/kg.d点滴,能量合剂,物理和药物降温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合并细菌感染者静脉应用抗菌药物,重症患儿依照《指南》给与皮质激素、静滴丙球及甘露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与5%葡萄糖液100ml+热毒宁0.5ml/kg.d连用5天。

3统计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在退热、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的恢复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后进展为重症的比例。

4结果

患儿在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及口腔疱疹减轻方面的对比见表1。表中可见治疗组发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口腔溃疡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快,但是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在治疗中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见表二,表中显示差异没有显著性。

表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对比(天)

组别n体温正常皮疹开始消退口腔疱疹恢复

治疗组453.1±0.54.5±0.22.4±0.6

对照组404.3±0.64.4±0.33.4±0.4

t12.241.858.93

P值<0.01>0.05<0.01

表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加重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普通病例(%)转为重症(%)

治疗组4542(93.33)3(6.67)

对照组4037(92.50)3(7.50)

X20.02

P值>0.05

5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多地有过暴发流行,我市自2008年至今每年均有流行,流行趋势逐渐减低。本病好发于夏季,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内婴幼儿多见,主要经口、呼吸道或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水疱,重症患儿可累及神经系统,出现惊厥、脑炎、脑干脑炎和肺水肿等表现,病死率高,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自2008年被定为丙类传染病以来,从疫情报告到临床救治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临床的高度重视,患病婴幼儿的预后明显改观,死亡率下降,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全国流行趋势逐年减弱。但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性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仍是高发时段,婴幼儿是主要受害群体。尽管预后良好但是发病时高热及口腔溃疡仍是困扰患儿的主要问题,高热容易引起婴幼儿惊厥甚至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不显性失水增多容易造成脱水。如能尽快控制高热则既能减轻病情又能缓解家长的忧虑和紧张,有助于更好地护理患儿。口腔溃疡对婴幼儿的损伤远远大于年长儿及成人,手足口病的口腔病变累及咽峡部、口腔黏膜牙龈和舌头,疱疹和溃疡均因疼痛导致患儿哭闹烦躁、流涎增多、不能进食和吞咽,进一步加重体液丢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因此手足口病的特殊患病群体要求我们既要治疗根本更要重视症状控制。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2]明确提到,普通型患儿治法为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建议的中药处方有金银花、青蒿、藿香、生甘草等;重症患儿治法为清热祛风,中药处方有栀子、生石膏、生大黄等。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专家指导小组建议[3]治疗时宜根据手足口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邪伤肺卫证,本证处于疾病早期阶段,以卫分证为主,全身症状不严重为特征,治法辛凉解表,清热除湿;卫气同病证,本证处于疾病发疹阶段,且以发热、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为特征,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两证治疗可选用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是中药注射剂,具有抗炎、抗病毒及解热作用,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青蒿辛、苦、寒,辛以解表、寒以清热,是解表清热、宣郁散邪之良药,金银花以清毒泄热为主,而栀子清利三焦之火,导热毒下行,诸药合用,共祛表里上下之邪。方文贤等[4]研究发现金银花有调节免疫、增强抗感染效果,也具有抗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作用,具有细胞外抑制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作用,对格兰阴性菌内毒素有很强的拮抗作用[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2008年6月的研究结果表明[6]热毒宁注射液在细胞实验中,1∶200~1∶400稀释度有抑制EV71病毒复制的效果,在体外有部分灭活病毒的作用。

本组结果显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治疗组患儿退热、口腔疱疹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皮疹消退和转入重症发生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应用热毒宁组患儿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S].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

[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S].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2008.

[4]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2

[5]高春梅,杜跃中,潘小鹏,等.金银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人参研究,2007,4(1):16-18

[6]手足口病防治中药价值凸显[N].中国医药报,2009.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