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铣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浅谈数铣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王禾

王禾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324000

摘要:21世纪是高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控机床也正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数控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及个人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数控铣床实训教学,从教学模式和总结教学中的思考着手。

关键词:实训制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一、明确实训管理制度,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1.安全教育

数控机床是精密机床,学生刚开始对数控非常好奇,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人身事故和设备损坏。所以,学生在进行数控实训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做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

2.实训每周一考制

学生实训前给学生讲解实训考核制度,使学生开始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达标要求。为保证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将整个班级划分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采取小组考核制度。通过小组考核,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最终把过程评价体系纳入到考核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普遍较差,且自控能力与努力程度低,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视为混日子的地方;他们自己学习不积极主动,并不完全归因于自己主观不努力,也有归因于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低或教学设备差等因素,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最后厌学弃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急需直观的实践。在实习教学的理论讲解中总是用一种使学生有急于想实践的心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数铣编程的G00代码表示快速点定位,G01代码表示直线插补,G02代码表示顺时针圆弧插补,G03代码表示逆弧时针圆插补等,在编程中如何运用它们能够加工出不同轮廓形状的零件等。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立足本位,突出技能,把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工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的排除。

三、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计划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计划,这样既可以对优秀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掌握更多更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又可以对差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耐心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如制定实训教学计划:1.安全教育,机床维护与保养。2.数控铣床操作面板的熟悉和使用。3.坐标系的建立,工件和刀具的装夹,基准刀具的对刀找正。4.基本编程指令的运用。5.凸台与型腔类零件的编程训练。6.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模拟。7.刀具长度与刀具半径补偿训练。8.手工换刀基本操作,多把刀具的对刀训练。9.简化程序的训练。如:子程序、旋转指令、钻孔循环指令等。10.实际铣削加工训练,合理设置、调整切削三要素,达到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

四、创新教学,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因为在实习教学中没有与之配套的教材,使其实习教学难度加大,所以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数铣实习校本教材,内容要简而易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实行小组式教学方式,以学生辅导学生

由于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在数控实训时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操作一台机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学校的现有设备,将班级划分小组进行实训教学。通过与班主任的了解和自己的观察,将专业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选出作为小组组长,由于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很快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在实训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实时地辅导其他学生。这种以学生辅导学生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考代练,以考促学

中职学校的实习教学在整个教学大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特殊性,不像理论课那样,很少进行系统的考试测验,但是可以明确学生的考核方法及达标标准,即中级工考核标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主要“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工艺制定、编写加工程序、零件加工及项目考核评价表等进行以考代练,以考促学。通过这种以考代练,以考促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定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