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

/ 2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

宋雪珍孙凌云任小宁

宋雪珍孙凌云任小宁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94-02

我国目前规定手工法由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个单位,容量为:不保存者25~30ml,保存者50~70ml,所含血小板数应≥2.0×1010个。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规定为单采血小板1个单位(袋),即为一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

1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1适应证

1.1.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使之提高到某一水平,防止出血。若血小板低下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抗凝剂治疗、肝衰竭等,发生出血的危险性则更大。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显著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出血的几率和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长期慢性血小板低下者,一般不需预防性输注;而有些情况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全身抗凝治疗或化疗等必须输注,以使患者血小板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若病情较稳定,预防性输注标准应从严。多数人认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不可滥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时,无论有无明显的出血都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防发生颅出血。若血小板低下的患者须手术或侵入性检查,一般认为,血小板计数≤50×109/L者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同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是否利于压迫止血)和手术的大小,脑部或眼部手术须提高血小板至>100×109/L。

1.1.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然而在血小板计数超过10×109/L时,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严重自发性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1)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出血: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

(2)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大量输血患者可发生出血,其原因:一是凝血因子稀释或缺乏;二是血小板稀释性降低或输入的血液中不含血小板而致血小板缺乏。前者补充凝血因子即可,若怀疑因血小板稀释而引起的出血,则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应及时输注浓缩血小板[1]。

(3)脾肿大:正常人血小板约1/3贮留于脾脏,若脾肿大,则脾贮留血小板增多。因此,脾肿大的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并不理想,输入的血小板存活情况可能与正常人相似。因此,首次输注剂量应加大,之后的输注剂量则视前次的输注效果而定。

(4)感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感染患者,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者,血小板降低是常见并发症。其原因可能是血小板寿命降低,或骨髓受到抑制,或两者兼而有之。若血小板降低至极低水平并引起出血,则需输注浓缩血小板,且起始剂量应加大。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自身抗体导致的血小板寿命显著降低、破坏增加而引起的出血。自身抗体为宽特异性,在体外可与多数人的血小板起反应。ITP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寿命显著降低,甚至使患者本已低下的血小板计数降至更低,因此ITP患者输注血小板应严格掌握指征: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并伴有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者;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若输注前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4g/kg)可延长输入的血小板寿命。

1.2禁忌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均为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血小板输注可能加重TTP,因此除非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否则是禁忌使用的,可通过血浆输注、血浆置换和药物等治疗TTP。HIT是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引起严重血栓,由于会导致急性动脉栓塞故不应输注血小板。通常,血小板输注对提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输血后紫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是无功效的。

2剂量及用法

2.1剂量

给成人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时,推荐使用一个治疗量,如果不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这将使体内血小板水平增加20×109/L,当血小板用于治疗活动性出血,可能需要更大剂量,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频率取决于个体情况,视病情而定,年龄较小的儿童(<20kg),给予10~15ml/kg,直至一个治疗量的浓缩血小板;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使用一个治疗量的浓缩血小板[2]。

2.2用法

血小板输注要求:ABO血型相合;血小板输注应用过滤器(滤网直径170μm);严禁向血小板中添加任何溶液和药物。

3注意事项

血小板输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因故未及时输用不能放冰箱,可在室温下短暂放置,最好置于血小板振荡箱保存;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要求ABO同型输注(血小板膜上有红细胞抗原);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阴性血小板;如果患者有脾肿大、感染、DIC等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非免疫因素存在,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

参考文献

[1]杨璞,陈文仙,汪泰顺,杨屏,陈文和,周明丽.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观察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年03期

[2]胡荪根,邹喜生.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