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2010年乙脑聚集性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丽水市莲都区2010年乙脑聚集性疫情分析

李羽敏

李羽敏(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

【中图分类号】R1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90-02

【摘要】目的了解莲都区的乙脑传播危险因素,对莲都区乙脑发病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现症病例、蚊媒密度、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调查。结果报告3例乙脑,2例死亡,无疫苗接种史。莲都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1%),7月密度最高(15.47只/灯小时)。乙脑接种率调查:本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01%,第2针接种率为94.52%;外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6.77%,第2针接种率为73.17%。乙脑第2针接种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采取重点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整治、蚊媒孳生地治理、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乙脑患病风险。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蚊密度监测接种率调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于夏秋季,多发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丽水市莲都区2010年7-8月连续发生3例乙脑病例,其中2例死亡。为了解莲都区乙脑的感染情况和传播危险因素,进一步开展乙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现将乙脑疫情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

1.1病例个案调查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

1.2蚊密度监测蚊媒密度监测参考丽水市常规监测资料。

1.3病原学监测选择疫点(水阁工业区美特康皮革有限公司、陈山村、城西新村)和对照(富岭乡)开展三带喙库蚊带毒率检测。

1.4乙脑接种率调查选择莲都区城镇、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三类地区6岁以下儿童开展乙脑接种率调查,以接种证为准。

2方法

2.1蚊密度监测

2.1.1常规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统一选用诱蚊灯,每处监测点放置一个。4-11月每月监测一次,每次于18点至21点连续诱集3小时。城区监测点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2处,农村监测点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2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2.1.2现场监测对疫点和对照进行蚊密度监测。疫点共挂放捕蚊灯10只6小时,其中养猪场7只,病家1只,疫点居民区民房2只。对照在猪圈挂放捕蚊灯1只6小时。

2.2病原学检测

2.2.1病例血清:采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

2.2.2蚊乙脑病毒检测:从低温冰箱中取出装有蚊虫的冻存管,将蚊虫迅速倒入玻璃研磨器中,加入1mlEagle's液,用力研磨,直到蚊虫被研磨至组织碎片基本消失为止,将研磨液吸入1.5ml的Eppendorf管,离心20分钟。保留上清,必要时进行过滤,取滤过液进行接种单层BHK-21细胞进行乙脑病毒组织学培养分离。充分吸附后加入2ml细胞维持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隔24小时观察一次,24h后观察到细胞病变时收获,若未出现病变则继续观察。即使无细胞病变也应该于第7天收获,取收获液200ul做Real-timePCR进行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2.3接种率调查随机选择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三类地区153名6岁以下儿童,调查标准以儿童接种证为准,分别计算本地/流动儿童乙脑接种率。

3统计分析所有调查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病例情况7月19日—8月6日,莲都区共报告乙脑病例3例,其中2例死亡。

1.1病例一:男,25岁,云南省,4月前来丽打工,生前工作于水阁美特康皮革有限公司。2010年7月15日发病,曾到当地某诊所进行输液治疗,但效果不佳。7月18日就诊于丽水市中心医院,7月19日丽水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乙脑IgM(+),7月21日出现呼吸衰竭死亡。主要症状:发热(最高体温40℃)、剧烈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低血压等。

1.2病例二:男,7岁,贵州省。2010年7月27日发病,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7月30日丽水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乙脑IgM(+),经治疗后痊愈。主要症状:发热(最高体温T39.5℃)、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嗜睡、反复抽搐等。实验室检测:血白细胞17.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7.7%;脑脊液白细胞520/ul、蛋白0.55g/L,糖3.32mmol/L、氯化物119.5mmol/L。

1.3病例三:女,17岁,黑龙江省,7月6日来丽待工,寄居于水阁城山村姐姐家。2010年7月23日发病,以为感冒自行服药处理,后病情加重于7月26日到丽水市中医院诊治,8月6日丽水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乙脑IgM(+),8月31日死亡。主要症状:发热(最高体温T>40℃)、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嗜睡、惊厥、意识障碍、反复强烈抽搐、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临床体征:血压升高,呼吸节律改变,瞳孔大小改变,巴彬斯基征阳性,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肺不张。实验室检测:血白细胞15.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1.3%;脑脊液白细胞20/ul、蛋白0.22g/L,糖3.69mmol/L、氯化物113mmol/L。

1.4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例病例均为流动人口,来丽居住时间短,最长4个月,最短仅17天。乙脑疫苗接种史不详。3例患者分别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工业区,环境卫生较差,房屋周围杂草丛生,死水潭、垃圾堆等较多,室内无纱窗、蚊帐等有效的防蚊措施。其中1例病例周围有养猪场。

2蚊密度监测通过查阅丽水市2009年和2010年蚊媒监测资料,以及对疫点开展现场蚊密度监测,均提示莲都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且2010年7月三带喙库蚊密度达到最高。见图1。

3病原学检测将现场监测中捕获的蚊虫以50只为单位进行乙脑病毒组织学培养分离和乙脑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未发现阳性结果。

4乙脑接种率调查8月11日上午组织开展6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调查,调查共分三组,对莲都区枫树湾乡上岗背、莲都区紫金街道水东社区、联城乡五村和下仓村等地同时开展调查。共调查儿童153人,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01%,第2针接种率为86.84%;其中本地儿童91人,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88%,第2针接种率为94.52%;外地儿童62人,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6.77%,第2针接种率为73.17%。乙脑第1针接种率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计算P=0.3),乙脑第2针接种率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1)。见表1。

表2丽水市莲都区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率调查表

三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7-9月份,发病率以2-6岁儿童为高,我国乙脑患者96%为15岁以下患者[1]。近年来由于儿童广泛开展疫苗预防接种,成人乙脑病例有所增加。成人乙型脑炎,发病急,病情重,以青年发病为主,病死率较高[2]。本文中报道的2例成人乙脑死亡病例均为青年,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其中一例发病到死亡仅6天时间。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有家畜家禽,主要是猪,其次为牛、马、狗等。研究表明猪感染乙脑病毒的时间与感染率高低与乙脑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莲都区除具规模的养殖场外,农村、城乡结合部农户散养不在少数。本次调查没开展猪等其它宿主乙脑病毒检测是本文一大局限。参考文献资料,广东省未免疫乙脑疫苗的猪,其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4.5%[3],浙江省猪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1.6%[4],表明一旦环境条件成熟或进入流行季节,猪-蚊-人的传播容易实现。

2009-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蚊媒常规监测资料显示,莲都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010年三带喙库蚊密度从6月开始上升迅速,7月达高峰(15.47只/灯*小时)。三带喙库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有研究表明三带喙库蚊带毒发生在乙脑发病高峰一个月之前[5],这与莲都区发病聚集在7月底8月初相符合。三带喙库蚊主要孳生于猪圈、稻田、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和较清的污水中,但也有文献报道孳生于城市的下水道口污水中[6]。莲都区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环境较差,适宜三带喙库蚊孳生。因此开展乙脑流行季节前的蚊媒孳生地治理和流行季节的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之一[7]。

通过对6岁以下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查验显示,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01%,第2针接种率为86.84%,其中本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88%,第2针接种率为94.52%;外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6.77%,第2针接种率为73.17%。本地儿童乙脑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和其他文献报道相似[8],提示我市流动儿童乙脑发病风险相对高于本地儿童。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上急起发病,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因此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有效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如开展重点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整治、蚊媒孳生地治理、防蚊灭蚊等,同时还要大力加强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另外农业畜牧部门应将乙脑疫苗纳入猪常规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乙脑抗体监测。

参考文献

[1]张定琳,马芦保,付士红.2006年山西省运城市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8,2(22):95~97.

[2]刘永峰,李德明,姚志清等.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30例临床分析[J].地方病通报,2010,25(2):86.

[3]陈孝明,元文宝,张桂红等.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乙脑抗体的监测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9:154-155.

[4]谢荣辉,朱函坪,张晓锋等.浙江省猪血清中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抗体的测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12):1123-1125.

[5]刘健毅,许国章,董红军,等.宁波市三带喙库蚊携带乙脑病毒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1):2484~2486.

[6]李春晓,郭晓霞,黄恩炯,等。城市中三带喙库蚊新孳生地的发现[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1):31.

[7]杜斌,刘生楠,李奕.泸州市江阳区2008年乙脑趋势分析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56~3957.

[8]梁海峰,关彩萍,范舒云.2008-2010年太原市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