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沫

黑龙江省森工总(红十字)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将诱因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护理对策。结果:35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诱因包括高血压、用力排便、情绪异常、吸烟、季节变换等,并且针对上述诱因进行相应护理是护理的重点。结论:控制血压、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和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预防和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iskfactorsandnursingcountermeasuresofintracranialaneurysmrebleeding,preventandreducetheoccurrenceofrebleedingafterintracranialaneurysmrupture,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rhospitalinFebruary2015--2017Decemberinourhospital35casesofintracranialaneurysmpatients,retrospectiveanalysisofclinicalnursingexperience,incentivesasthefocusofthisstudy,combinedwithrelevantliteraturetoexplorenursingcountermeasures.Results:35casesofintracranialaneurysmrebleedingcausesincludehypertension,forceddefecation,emotionalabnormalities,smoking,seasonalchanges,etc.,andfortheabovecausesofthecorrespondingcareisthefocusofcare.Conclusion:controllingbloodpressure,psychologicalnursing,reasonabledietguidance,absolutebedrestandpreventionofrespiratorydiseasesarethemainlinkstopreventandreducetherebleedingof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

[Keywords]intracranialaneurysm;rebleeding;riskfactors;nursingcountermeasures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颅内动脉瘤出血在脑血管病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居第三位。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幸存者被认为可能发牛再次出血,尤其是在发病2周内,约为45%一50%[1],主要是首次出血严重和早期的再出血造成的脑损害以及迟发型脑缺血所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有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检塞,为促进患者手术成功率的显著提高,避免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显著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5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5到73岁,平均43岁。23例有高血压病史,其中颈内动脉瘤2例,12例大脑中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8例,均于手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首次出血35例,再次出血6例,并发颅内血肿、脑室出血3例,行动脉瘤央闭术9例,动脉瘤栓塞14例,死亡3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2结果

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前有6例再出血,其诱因为高血压、用力排便、情绪异常、剧烈活动、吸烟饮酒、季节变换等,其中3例出血后并发颅内血肿、脑室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另3例经急诊手术抢救成活,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余29例患者疾病过程中无上述诱因,治疗过程中无再出血。

3讨论

3.1情绪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可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环节机制的平衡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使已经变脆变硬的动脉瘤内压力增高,往往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口1。本组有9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再出血时,其诱发因素是情绪异常,其中2例因深知次日需行栓塞术治疗时担心经济问题出现过度紧张诱发动脉瘤破裂,1例因亲友探视后过分激动而再次出血。因此,情绪异常是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破裂的主要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存在使动脉瘤破裂的总体危险性增高,经研究发现高血压可使老龄患者动脉瘤破裂危险性增高。

本组23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史,高血压可加重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内弹力纤维受损,导致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向外扩张形成动脉瘤,血压波动剧烈时可使动脉瘤破裂出血。因此适度降低血压是常规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动脉瘤所承受的压力,减轻破裂的机会。用力排便和重体力劳动可导致胸腔内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心率的变化[2],血流速度的改变使瘤壁上所受压力增大,加之瘤肇血管坏死,壁内细胞的纤维侵入,使壁瘤变脆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哺,本组有2例患者是在从事体力劳动的情况F突然摔倒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而入院,1例在洗澡时突然晕倒,头痛而入院,I例因在床上用力排便时突发再出血。

另外剧烈的咳嗽可导致瞬间血压、颅内压波动,对动脉瘤壁产生强烈冲击,致使动脉瘤破裂出血。

3.2护理对策

3.2.1避免一切诱发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因素动动脉瘤破裂后2周内是患者死亡和病残的高峰期,主要原因是继发颅内血肿、血管痉挛和再出血旧’。因此做好防治并发症的工作对于患者生命的挽救与生存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帮助,因此可以在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以及安静的单人病房中安排患者入住,取患者自由卧位,将其头部抬高,并将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知识和良好治疗效果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如通过成功案例的介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因此,需要对躁动进行重点控制,强化对正确使用降压药的重视程度,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剂。基于许多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与动脉壁内弹力纤维缺失有关,该病发患者群集中在中年以上,且多数患者均伴有高血压病史。因此适度降低血压是常规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动脉瘤所承受的压力,减少破裂机会[3]。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需要对血压进行严格检测,防止由于血压过低而降低颅内灌注压,诱发脑梗死与脑缺血的情况,并且防止由于血压过高而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确保可以按时且准确的用药,以此有助于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多补充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蔬菜与水果,确保大便能够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所导致的腹压增加;预防感冒,避免过度用力打喷嚏及咳嗽;戒烟酒,总饮浓茶,勿进食酸辣及刺激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2密切观察病情动脉瘤破裂前多数患者可再次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先兆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并进行有效处理,将抢救的准备工作做好。

3.2.3抗纤溶药物的应用6一氨基乙酸及其他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推迟封闭破口处血块的溶解以减少或推迟出血,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可能。

3.2.4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护理采用3H疗法,即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也称为高动力学疗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灌注压增加心搏出量和增加血管内容量,并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率,从而减低血黏度,以使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减至最低程度,3H疗法时间至少48—72h[4],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善脑缺血,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改善脑循环,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3.3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能及时确诊,把握治疗时机,合理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然而,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病情、高血压程度、年龄等因密切有关,任何能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均叮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而改变治疗结局。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前的科学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富英.脑肿瘤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4,9(2):51—52.

[2]凌峰.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01):216—260.

[3]许奕,刘建民.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瘸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2):72—77.

[4]张东,赵继宗.颅内囊性动脉瘤的发病率、自然史和破裂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一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6):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