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基于高校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思考与实践

孙海宁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304

摘要:高校满足地方产业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是学校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目标要务,如何为产业培养技能型、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一线生产、研发人员也是目前地方高校新工科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基于高校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产教协同;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校企融合近年来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南,是全面推进教育全面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深化山交汇是为了适应引领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生产教育一体化,更好地发挥教育,在产业变革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人才创新加快向新老运动的转型。

1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其模式

校企合作,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的一种合作模式,无论是大学、高中、小学,企业都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学校一起培养人才,这样做不仅是注重了人才的实用性,同时也为学生和社会搭建了桥梁,避免了学生初出社会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我国日益重视教育的今天,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培养出人才,而且能够较少人才的流失,为我国的发展打造更多的精英。校企合作模式一般分为三大类:

1.1学校直接将企业引进校园

有了企业的投资,学校可以大力改造一些基础设施,或是完善学校需要的某专业的设备及师资力量,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学校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专业或是实践。

1.2 企业专人培训

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就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拿出专业型的人才来到学校,充当讲师的角色为学生们授业解惑。学校可以定期制定一些讲座或是专题的计划,企业也可以让自己的员工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培训,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走弯路,或是学校专业部分欠缺的问题。

1.3签署订单班模式

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在许多学校大力推广,例如武汉的部分高校,就会分出订单班,而学生想要进入订单班就需要参加考试或是专项考核,这样企业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避免一些不感兴趣或是能力不足的同学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开展订单班以后,企业可以根据想要培养人才的方向来进行培训,无论是师资力量或是教学实验用具,企业都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设施。

2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意义

2.1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有利于产品升级更换,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率,需要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互相合作开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提高涉及到所有因素,但不可否认,人力资源是最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为企业紧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校企合作是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有效渠道,行业企业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竞争日益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影响。

2.2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利于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利于学生的就业。

3校企合作、产教协同存在的问题

3.1中间环节繁杂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服务对接的平台十分稀缺,高校赞助环境鱼龙混杂,利用虚假身份欺骗在校学生、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始终存在。传统校企合作以众多中间商为媒介,层层盘剥高校和企业,像一堵高墙横在高校与企业之间。

3.2合作渠道不畅通

校企合作平台市场存在大片空白,没有官方渠道能给高校和企业双方提供保障,校企沟通过于局限,联系不密切,校企合作仍存在屏障。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合作周期长,沟通效率低下,不能满足高校与企业对合作的诉求。

3.3校企合作制度模糊

学校与企业合作体系的合法性困境是制度设计方向的冲突。校企合作在“自上而下”制度设计中,国家应规定状态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应该做什么,从而加强制度实施时的约束力。实际状态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明确合作的义务性制度设计,所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面临着法律规制下的合法化危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是确保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一个发挥其功能的新平台,需要新平台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4高校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实践措施

4.1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使其能够规范化

合作治理理念下,校企合作过程中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不仅仅靠平等协商和互相信任就能够解决,还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合作双方要在不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平衡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各自的利益。并且还要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制定双方合作的行为准则,从法律层面约束双方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以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对合作的校企双方进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和约束,以维护国有资产在校企合作中的安全保障。

4.2深化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地方高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出能满足企业一线生产、技术研发、产品升级需求的学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引入合作企业,实现以学校管理为主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协同学校承担学生校内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训,企业将市场行业对人才要求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根据行业动态和行业标准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培养对象准确对接产业岗位,同时将企业的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和项目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校企双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3推动成果转化,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一方面,通过专业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创新创意收集,校企双方合作孵化学生创新创意的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通过实践提高教学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师熟悉掌握工作流程,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致力于产品升级、研发,同时习得“双师”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校企合作机制引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中,深化“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针,在学生素质提升、专业建设、体制构建、师资队伍水平、教育资源优化等方面都有积极而长远的影响,是值得高校深化和研究的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周辉,张欣鹏,方心草.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5):106-108.

[2]唐国丽,王远干.“校企合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8(09):155-157.

[3]李瑞宁,王怡,陈丽芳.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利益冲突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3):34-36+85.

[4]童桂,郑忻.从“校企合作”到“校企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1):76-80.

[5]续蕾.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方案[J].福建电脑,2017,33(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