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努力转化为教学行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努力转化为教学行动

王颖蕾

王颖蕾辽宁省大连市第五十二中学

经历了近10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职责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如我在讲“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用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其中的一条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再拼成正方体纸盒,学生对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与在正方体纸盒中的位置对应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当学生接触什么样的图形能拼成正方体时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我还用争夺“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历操作、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发展。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

积极加以落实。每堂课开始,学生给老师行注目礼时,我便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充分的自信,还十分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在我给学生上的每一堂课上,对学生说举手就是一百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哪位学生回答错了,我会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对较难一点的问题,我经常采用让他们来讲的方法。

二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探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问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给我们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兴奋地以“发明家”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讲到“成功的机会”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学了“平移和旋转”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湖两对岸有两棵树,怎样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国旗上的四个小五星是由一个小五星旋转而得来的吗?如果是,你能找到它的旋转中心吗?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转向多元,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探索中学、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甜蜜、情感的品味。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每4人为一个小组。每组保证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也有利于各组展开公平竞争。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对说理的表述是一个难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几道题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向我推荐本小组表述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几何表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学习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善爱同学、爱护班级、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