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血液净化中心感控质量持续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如何做好血液净化中心感控质量持续改进

胡周璇

胡周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肾脏内科,广东广州5100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存在的相关因素,制定管理预防措施。方法分析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探讨其管理对策。结果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安全化,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加强净化室的管理和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血液净化感控质量

今年6月25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2011年前通过评审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复核评审,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以此为契机,自查自纠,暴露出医院在血液透析工作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给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敲响了警钟,为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个环节的医院感染,我科把控制以血源为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定为主控目标,提出防控措施,取得一定经验,现交流如下。

透析设备医疗安全问题分析

血液透析环境:血液净化中心建筑设置、人物流向、分区要求、治疗区配备等未达到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管理要求。

水处理系统: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沙滤器滤过效果降低,活性碳吸附能力减弱,树脂罐软化水质量下降,反渗膜陈旧或破损,不能有效阻止有机物,金属离子、细菌、和致热源通过反渗机,导致透析用水质量降低,给透析患者带来严重隐患,同时未定期对反渗水管路进行有效消毒与冲洗,及其管道,管道水存留时间过长,管道内壁细菌累积和增生,形成生物膜,难以彻底清洗消毒,导致细菌和内毒素进入患者血液引起热源反应,同时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可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透析机:透析机的表面和内部在透析过程中极易被污染,如果对传染病患者不能做到分机透析,透析机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易造成医院感染。

透析液:透析液存放、配置过程及存放容器的污染均可导致透析液污染,而B液成分主要为碳酸氢钠,细菌极易生长繁殖,故应现配现用,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透析用品:一次性使用透析器、管路等物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重复使用,用后没有遵循医疗垃圾管理规定及时正确处理。

患者入院信息不全面:患者的传染性血清学指标不全,使某些阳性患者导致血液透析院内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医院感染知识不足,手卫生依从性差等均是造成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手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未使用非接触式水龙头,无风干手设施或物品。

2.防控对策:

2.1完善制度,三级防控: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防控小组,科室感控小组,制定并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职业防护,手卫生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透析液配置室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制度等。

2.2血液透析环境的管理: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设置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侯诊区、接诊区、库房和患者更衣室等基本功能区域,透析室每日开诊前及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min,有条件可配备空气净化装置,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Ⅲ类环境的要求。上下机时禁止非本室人员随意出入,工作安排程序化,限制家属及非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做到“无陪护管理”,桌椅地面、透析单元内的物品表面实施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扫,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监测。设置隔离透析间,对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阳性者分房、分机透析,配备专用操作透析用车。根据反渗水流经途径,把有传染性床单位安排在反渗水流经途径下游。

2.3透析设备的管理:

2.3.1加强对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管理:制定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的定期维修,保养、消毒、监测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和保养,每月对透析机出入透析液口进行细菌培养,每季对反渗水进行内毒素的监测,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每周监测水质2次,包括电导度,硬度,氯等,以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

2.3.2机器外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无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有可见血迹污染时应先用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去除血迹,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3.3机器内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2.4透析用品的管理:透析液采用符合卫生部公布的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要求的厂商购入,A液存放时间不超一周,浓缩的B液则配现用,剩余液体弃之,并严格控制透析粉配制浓度。操作者操作时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手套”,操作后用速干手消毒剂及时洗手,透析机器做到“一人一台一管路一透析器”,床单被子一人一用一更换,床单位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备专用锐器盒,用后的透析器材等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入感染性垃圾袋,并封存、包装后送医疗焚烧中心做无害化处理。

2.5患者的管理:新患者首次透析前常规检查乙肝五项标志物,丙肝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对于乙肝阴性者应给予疫苗接种,对于HBV、HCV、HIV感染的患者监测DNA,并分房分机隔离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上述经血液传播疾病标志物的复查,急诊透析患者在没有上述检测结果时,应在透析前留取血标本进行检测,在使用急诊透析机透析结束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2.6工作人员的培养及自我防护: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培训,积极把握学科新动向,通过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掌握正确的职业防护措施,进入血液透析室需更衣、换鞋,严格洗手,接触血液、污染物时戴手套,每年检测经血传播疾病的各项指标,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防止锐器刺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现场处置和上报。

2.7加强感染控制监测:血透室的细菌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日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并记录,每次消毒后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透析用水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细菌数〈200cfu/ml,在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采样,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每月对透析室物体表面,空气微生物及紫外线灯强度进行监测,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血液净化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只有严格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透析设备医疗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感控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终末期肾衰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透析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玫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11(7)1631-1632

[2]范桂华、樊春凤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2010,20(12)175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