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糖尿病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分析

宋保玲

宋保玲(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4670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226-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方法选取随机2011年1月-2012年1月糖尿病患者60例为实验组A,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B,6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观察对象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增加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厚度均增加大于健康人群,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IMT进一步增厚加重,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减少糖尿病患者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提高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

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都是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疾病后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我院选取随机2011年1月-2012年1月120例糖尿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各6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A,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B,同期健康人群体检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2.5)岁,病程2.2~7.7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1±2.3)岁,病程2.4~7.5年;同期健康人群体检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0±2.9)岁;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平均年龄、病程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糖尿病患者排除近三个月内发生酮症酸中毒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所有糖尿患者的诊断标准均复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糖尿病者血糖均控制良好,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在BP<140/90mmhg以下。入选的糖尿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体检者共计180例,均由同一名超声科医师采用PhilipsiE33型超声仪完成IMT检查,IMT是以颈动脉球部及其近端或远端各1cm处为测量点,然后取其平均值。血管内膜增厚的标准为IMT≥1.0mm。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平均年龄、病程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2.2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见表1

表1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x-±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实验组A相比较▲P<0.05.

3讨论

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是目前公认的反映大血管病变的简单的无创的检测指标之一。从本组观察结果实验组A患者的IMT(1.29±0.46)mm与实验组B患者的IMT(2.23±0.98)mm明显厚于对照组IMT(0.56±0.27)mm,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与体检健康人群相比较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明显增加,IMT增厚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然而IMT增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就增加了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必然阶段,常预示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危险性增高。高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等都是糖尿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然而实验组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IMT(2.23±0.98)mm明显厚于实验组A(糖尿病)IMT(1.29±0.46)mm,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高危因素越多IMT增厚的可能性越大,可见多因素干预高危因素可能延缓疾病进程,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例如药物治疗三七可以扩张血管,增加组织灌注,使微循环得以改善,进一步使血管内皮细胞的供氧增加,改善代谢,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3]。同时,有研究显示[4]:三七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氧自由基清除,减轻对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减轻IMT的增厚程度。

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厚度均增加大于健康人群,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IMT进一步增厚加重,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减少糖尿病患者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提高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VanDierenS,BeulensJW,VanderSchouwYT,etal.Theglobalburdenofdiabetesanditscomplications:anemergingpandemic[J].EurJCardiovascPrevRehabil,2010,17(Suppl1):S3-S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789.

[3]李晓梅,张文生.复方丹参滴丸中三七皂甙R1含量测定[J].天津药学,2005,17(5):8-10.

[4]方卓,陈宏波,刘斌,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71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