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数字影像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当代数字影像状况分析

杨婧艺

(大连工业大学17级专业硕士)

摘要:当代数字影像随着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于技术的多样性数字影像的创作呈现出各种形态并存的状态,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数字影像创作中涌现。数字影像中纯粹的视觉美感变得更加丰富,并且突破了感知层面上的维度,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使数字影像与真实世界中的事物融为一体,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数字影像由于如今独特的媒介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已经融入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当代;数字影像;分析;艺术

正文:

一、数字影像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因时代的进步,新媒体形式相继涌现,科技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创造,乃至认知方式、思维形态等。数字影像作为数字艺术其中的一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发展。数字影像艺术相对于传统摄影艺术来说,它借用于数字科技方方面面的支持,对各种艺术元素兼容并蓄,形成了体现信息时代特性的新生艺术风格,为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即数字化的影像,逐渐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数字影像是用数字技术来记录、存储和传播的,具有复制性、便捷性和移动性的特征,自诞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风靡全球。数字影像在成像模式上分为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静态影像如数码摄影,是用数字成像元件替代传统胶片来记录和存储影像的,改进了传统的拍摄模式,可以在任意时间将拍下的照片进行查看、编辑和修改,并迅速得到审美反馈,因而被广泛应用。动态影像艺术,如数字视频、动画视频等,数字视频是在影片拍摄、后期制作和发行放映等环节,以数字化的方式替代胶片的形式,颠覆传统视频播放的单种模式,向实时、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模式改变,并出现了3D、4D和5D视频模式;动画视频是用二维和三维动画制作完成的视频,具有虚拟性和仿真性的特点。

二、数字影像的多元化

数字影像是个大范围的领域,它的使用者并不仅囿于摄影师,许多艺术家将数字摄影作为表达自我观念和意识思想的摄影媒介。如今是数字影像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数字影像的“多元化”在于其独特的多媒体、跨媒体展现样式和数码影像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多样性和个性化。数字影像携着它巨大的优势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数字化会议、传真;3D虚拟现实;数字档案和数字化图书馆等。

数字摄影的观念和样式事实上早已超过了摄影本身,它只是运用了一切与摄影有关的元素,并不仅囿于摄影观念和图片样式本身。中国艺术家杨泳梁擅长以大量摄影图片作为素材工具,其中最为人知的是撷取无数纪实城市摄影所构成的数码山水摄影作品,他在作品中做出极为精细又独具创意的拼贴,远看犹如宋人山水,令人见之忘俗,但近看却发现山水乐土早已被现代城市所占据。在他的最新作品《人造仙境II》中,杨泳梁首次在他的数码山水作品中运用到真实的山体,与人工山体相结合。作品好似描摹了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新世界。

由台北青鸟新媒体艺术工作室林俊廷等艺术家,依据《富春山居图》为原型创作的作品,是以数字动画的当代视觉影像,和20世纪的激进摄影拼贴文化的艺术表达样式,对《富春山居图》做了3D临摹,使用互动技术,让受众通过与画中人或物的互动,体验奇妙的、流畅的观画体验。当举起或放下曲水流觞的酒杯,水面会产生不一样的流动,或对着画中的渔夫呼喊,他会转过头来向你挥手致意,藉由古人遥望、鱼鸟徜徉、或呼应山水,风气絮飞,具有临场感和沉浸感。仿佛穿越画中的时代,神游于画境中。

法国影像艺术家皮耶里克·索朗独具创新地运用全息图像进行创作,作品“水中嬉戏”是艺术家创作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全息剧场”影像装置,将自己的影象投影在颇具现实感的装饰元素之中,艺术家在水族箱里、在真实的鱼群中略带讽刺地跳着舞。受众能够完全投入并集中注意力,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观看全息的影像得到全身心的沉浸感。

随着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数字3D电影的出现吸引了极高的人气,系列电影的投资规模愈来愈大,特效水平也明显提升。如好莱坞电影《钢铁侠》中的头顶显示器、《少数派报告》中的人工智能以及《阿凡达》中的地图,在技术和创意上的重大成就不仅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影片中的事物仿佛有生命似的漂浮在周围,给人一种触手可及的奇妙体验。

虚拟现实是一种三维实时交互技术,把现实场景中的时空及交互方式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进行仿真,给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可以拥有更多方式与影像互动,拓展了观众的体验度。增强现实交互技术是将虚拟环境加在真实环境中,来增强真实环境,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借用显示设备把虚拟对象和真实环境融合,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定向的特点,呈现给受众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韩国的LIVEPARK是一个以4D虚拟实境为主题的公园,此游乐园整合运用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游客可以与内部的设施进行交互,感受3D影音、立体图像、扩增实境等声光效果,充分感受虚拟与现实世界整合的乐趣,丰富了人们对作品经多感官参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韦艳丽著,新媒体交互艺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2

[2](英)迈克尔▪威尔逊著,[译]李爽,如何读懂当代艺术:体验21世纪的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谭力勤著,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