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血管给药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超选择血管给药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

王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莹(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005-02

【摘要】目的观察超选择血管给药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股动脉插管成功后做腹主动脉常规造影,在电视透视和导丝配合下将导管超选择插入病变区域的肠系膜上及(或)下动脉,先行全结肠数字减影,确定其病变区域动脉后,经导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3d后加用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超选择血管给药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全部结肠和末端回肠。重度患者占29.5%。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为主;部分病例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由于具有恶变倾向,对患者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精神刺激、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超选择血管给药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60例UC病人均来自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发病年龄32.5岁,平均病程(5.46±1.69)年。按照临床症状及纤维结肠镜下表现将病情分为3度:轻度0例,无发热、贫血、脉速,腹泻每日<5次,中度36例食欲正常或减少,体重下降,每日腹泻5次~10次,重度24例表现有消瘦、发热或体温正常、贫血、脉速、红细胞沉降率快,腹泻每日>10次。

1.2方法应用电视胃肠X线机,局麻下采用Selding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股动脉插管成功后做腹主动脉常规造影,在电视透视和导丝配合下将导管超选择插入病变区域的肠系膜上及(或)下动脉,先行全结肠数字减影,确定其病变区域动脉后,即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00ml等渗生理盐水含2500U肝素)5~10ml,以后每隔5min左右向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3~5ml。经导管分别注入头孢曲松钠5.0g,庆大霉素16万U,奥硝唑100ml,以上药物酌情经生理盐水稀释后在20min以上时间灌注完毕。最后将剩余肝素生理盐水全部缓慢经导管注入。术毕加压止血包扎。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出血或其它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术后留置导管10天,每日经输液泵给予:(1)0.9%氯化钠250ml+头孢曲松钠(进口)2.0g,每日两次静点。(2)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3)卡文注射液1920ml,每日1次静点。10天后停药。术后3天加rebamipide保留灌肠治疗,方法是rebamipide200mg,研末加生理盐水100mL(另外加入2%利多卡因50mg,至少保留6小时,每晚1次,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连续2个疗程。灌肠统一选用14号一次性导尿管,根据UC病人病变累及部位来决定插管深度,若病变累及全结肠,插管深度为20cm,累及左半结肠者17cm~19cm,累及直肠者15cm~17cm,直肠、乙状结肠同时受累者插管深度为20cm。灌肠方式的选择应边注药边插管,灌肠液温度在38℃~42℃时,药物保留时间长,疗效最佳。

1.3观察指标排便次数:0~1次记0分,2~3次记1分,4~5次记3分,6次或6次以上记5分;脓血便:无脓血便记0分,少量脓血便记1分,中等量脓血便记3分,多量脓血便或便新鲜血记5分;腹痛:无腹痛记0分,腹痛轻微、隐痛、偶发记1分,中等度、隐痛或胀痛、每日发作数次记3分,重度、剧痛或绞痛、反复发作记5分;充血水肿:无充血水肿记0分,轻度记1分,中等度记3分,重度记5分;糜烂:无糜烂记0分,轻度记1分,中等度、可伴有出血记3分,重度、触之有明显出血记5分;溃疡:无溃疡记0分,散在分布、数量≤3个、周边轻度红肿记1分,散在分布>3个、周边明显红肿记3分,分布多、表面布满脓苔、周边显著红肿记5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腹痛及里急后重,粪便成形;有效:症状部分消失,腹痛减轻,粪便脓血黏液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肠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2临床疗效60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

2.3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2.4治疗前后肠镜积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肠镜积分情况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1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为:腺体紊乱、破坏,基底膜断裂、消失;多种炎症细胞浸润;隐窝形成粘膜下层水肿和纤维化;上皮细胞再生,内镜可见粘膜糜烂、溃疡、假性息肉形成、粘膜水肿增厚;局部病理可以看到微血栓形成,外周血可出现高凝状态。作用直接迅速,药物效价高,既克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不利因素,又因导管在局部动脉血管内使血液流速减慢从而促进结肠粘膜溃疡的好转及愈合,达到治疗目的。血管给药中的抗生素不经体循环及肝脏的代谢降解直接进入病变区域供血动脉及供血毛细血管网,目的是增强疗效;灌肠方式选择边注药边插管,这样可以减少肛管头部对直肠角的损伤;在保留灌肠前进行清洁灌肠,能药物在肠腔内停留时间延长,缩短治疗,节约医疗费用。本研究中60例UC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具有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学良,权启镇,王志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332-334.

[2]KirsnerJB.HistoricaloriginsofcurrentIBDconcepts.WorldJGastroenterol,2001,7:175-184.

[3]WeltersCF,HeinemanE,ThunnissenFB,vandenBogaardAE,SoetersPB,BaetenCG.Effectofdietaryinulinsupplementationoninflammationofpouchmucosainpatientswithanilealpouch-analanastomosis.DisColonRectum,2002;45:621-627.

[4]JiangXL,CuiHF.DifferenttherapyfordifferenttypesofulcerativecolitisinChina.WorldJGastroenterol,2004,10:1513-1520.

[5]刘永军,梅浙川.瑞巴匹特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国药业,2005,14(4):24-26.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胃肠病学,2007,12(8):48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