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的调查

赵晟宏朱小波戴明德

赵晟宏朱小波戴明德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照顾者和养老机构利用及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用t检验、x?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青老年人(60岁~69岁)和中老年人(70岁~79岁)以自我照顾为主,但家庭成员照顾比例上升,老老年人(≥80岁)以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和需求率普遍较低。结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正处于家庭养老社会化的趋势,即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2]。年青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的居多。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方式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42-02

据有关报道,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占总人口将超过30%。中国成为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需要照顾的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残老人逐年增多。虽然我国传统上以“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为理想的家庭模式,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子女赡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的家庭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家庭逐年减少,家庭趋于核心化、小型化。计划生育以后,子女明显减少,小家庭(主要是指夫妻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增多。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发展,老年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子女赡养老人力不从心。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已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就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作初步的探究,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洋泾街道第六和第七居委的各100名≥60岁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其中男性95人(占48.7%),女性100人(占51.3%)。

1.2调查内容

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主要经济来源及状况,主要照顾者,养老机构的利用情况以及社区服务的利用及需求情况等。

1.3调查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采取现场询问填写调查表的形式,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后,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资料用SPSS微机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样本一般情况

2.1.1年龄构成及婚姻状况

样本的年龄分为三个年龄组:青老年(60岁~69岁)48人(占24.6%),中老年(70岁~79岁)105人(占53.8%),老老年(≥80岁)42人(占21.5%)。被调查者中以中老年人最多,老老年人最少。丧偶者占27.2%,以女性居多。

2.1.2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

样本人群中,文盲28人(占14.5%),小学到初中102人(占52.5%),高中以上的有65人(占33.3%)。从未就业的13人(占6.7%),工人97人(占49.7%),农民3人(占1.5%),服务行业24人(占12.3%),专业技术人员31人(占15.9%),行政干部21人(占10.8%),个体2人(占1.0%),其他4人(占2.1%)。在93.3%有职业的老年人中,以工人占49.7%最多。

2.1.3主要居住类型及主要经济来源

样本人群中,家庭居住类型以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同住为主,占44.7%,夫妻同住占23.1%,独居家庭占9.3%,独居家庭以高龄老人居多,占独居老人的41.7%。经济来源主要退休金或离休金的老人占88.8%,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占8.2%,依靠政府民政补助金的占2.1%,其他来源(如劳动所得等)占0.9%。大多数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离退休金。

2.1.4主要照顾者

样本人群中,主要照顾者是配偶的占27.2%,家庭成员的占22.6%,自我照顾的占48.7%,其他(如保姆等)占1.5%。见表1。

表1主要照顾者与年龄组关系(n=195)

结果表明:年青老年人以自我照顾为主,其次是配偶照顾;中老年人也以自我照顾为主,但家庭成员照顾比例上升;老老年人以家庭成员照顾为主。经统计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2慢性疾病

样本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为77.4%,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2种或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中,年青老年人30人占19.9%,中老年人51人占33.8%,老老年人81人占53.6%。

2.3老年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共同生活及养老观念

样本人群中,53.1%的老年人选择“愿意与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个数字与实际上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比例44.7%有一定差距。有25.5%的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共同生活。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选择与子女居住“共享天伦之乐”的占42.2%居第一位;“帮助子女料理家务”26.2%居第二位;“得到子女照顾”13.3%居第三位。58.9%的老人认为“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已过时,38.4%的老人持相反意见,2.7%的老人认为说不清。

2.4养老机构的利用现状

样本人群中,99.5%的老人未申请养老机构。其原因占前3位的分别是:家庭可提供足够照顾49.5%,暂无此需要26.2%,生活上不习惯10.3%。在青老年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中,认为日后会申请养老机构比例居多,在中老年、老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中,认为家人可提供足够照顾,日后不会申请养老机构比例居多。见表2和表3。机构性养老费用月承受能力<1000元者占68.5%,1000~1500元者占22.4%;>1500元者占3.5%;未置可否的老人占5.6%,多为经济不能独立须由子女决定者。

2.5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利用

样本人群中,老人对10项社区服务项目利用率居前3位的是钟点工占19.4%、社区医疗占8.0%和社区护理占7.8%。社区服务需求率居前3位的是医院出诊占17.7%,社区护理占16.5%和家庭病床占14.9%,但是无论利用率还是需求率普遍较低。对社区6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30.4%老人从未听说。

表2年龄组别与养老意愿(n=195)

3讨论

样本人群中,年青老年人居多,近一半老人的主要照顾者是本人,其次是配偶及家庭成员,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照顾者的比例增高。在没有申请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49.5%的老人认为家人可提供足够照顾,故愿意在家里养老;26.2%的老人认为目前没有申请养老机构的需要。但是有47.7%的老人表示日后会申请,且在年青老年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中比例居多,这表明老年人的养老有社会化的趋势。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中国人喜欢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习惯依靠子女在家庭中安享天伦之乐。但现在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家陪伴老人安度晚年已经让许多儿女“心有余而力不足”。58.9%的老年开始认为“养儿防老”已过时。托老所、敬老院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逐渐发展社会养老的模式。老人对养老机构潜在的需要不可忽视。调查老人机构性养老费用月承受能力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老人将难以承受,这是机构性养老设施发展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人对养老形式的选择,它将对居家养老与机构性养老的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趋于家庭养老社会化,称居家养老,它符合近阶段大部分老年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生活习惯。子女与老人分居但常去照顾是现代上海家庭最愿意选择的居家方式。今后养老院的主要对象将是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而身体健康能够自理的老人多应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

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后,我国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到2O4O年,我国老年人(60岁以上)将达到3.74亿,占24.48%。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家庭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由多子女家庭发展为独生子女家庭。这样,老年人养老势必由家庭养老向社区养老发展[1]。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居家养老是我国在市场经济下养老的主要趋势。老老人在家可以得到子女的照顾,年青老年人和中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承担家务和照顾孙辈的义务。同时他们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从小接受尊老、敬老和爱老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老人享受到人生不可缺少的天伦之乐,避免孤独寂寞感,促进心理健康。

4结论

21世纪我国人口高龄化与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四二一”家庭成员结构的趋势,迫切需要加速发展城乡社区养老保健服务网络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保健措施,为把老年人变成一支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力量而奋斗[3]。因此,必须从青年开始,做好养老的准备,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养老意识,发展能够替代和辅助家庭养老的多种社会设施,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人日间照顾中心,在社区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老人服务室、老人服务队等为老人服务。这样既提供社会老人服务保障,又使老人有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以满足他们居家养老的需要。对于孤寡老人也有了可靠的社会养老保障,并解决了年青夫妇因工作繁忙或有一人在外地工作,需要照顾高龄老人、患病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等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范悦斌,张国臣,张佐涛,等.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中国民康医学[J],2006,18(4):246~259.

[2]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中国老年学杂志[J],1998,6(6):129~131.

[3]常凤华.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社会养老保健对策.中国护理研究[J],2007,21(8):2152~2153.

[4]左学金.21世纪中国人口展望.人口研究[J],2000,24(1):31~33.

[5]赵婉莉.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的发展.中华护理杂志[J],2000,35(4):235~236.

[6]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中华护理杂志[J],2001.36(8):56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