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

张鸿

(永胜县水务局水行政执法监察大队674200)

众所周知,地球球体大部分都是由水体组成的,水体的比例占地球的70.8%。而在这70.8%的水体中,淡水仅占有2%,而还有占有98%之多。由此可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淡水资源弥足珍贵。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利于与污染日益严重。为此,人们也不断的在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方面做出深入的研究,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概述

谈起水环境治理,我们不得不去从研究这一名词的深刻含义。水环境这一名词解释可分狭义与广义解释。如果从狭义解释出发,水环境即用科学评价指标去评价水资源质量的好与坏。而从广义上理解,即自然中存在的一切与淡水资源。而治理这一词,我们都颇为熟悉,治理源于拉丁语,即掌舵、引导之意。随着几代人的研究总结,现今人们已经研究并掌握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治理理论体系。所以,水环境治理意为对大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淡水资源的整治、改善等一系列的管理。

对于水环境治理,学术界有这众多理论对治理体系进行支撑,其中包括由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总结概括的公共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环境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各国旨在遵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以持续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对水环境进行治理。

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其自身特性决定了人们在保护与维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的过程中存在了诸多困难。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总结,对于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目前形成了三条通路。其一,政府作为主导部门,运用多种权威手段,例如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对水环境治理。责令整改、制定排污标准、加大对绿色企业经济政策倾斜等方法均属于这一保护通路。其二,市场运作水环境治理,学习西方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手段,重视水资源产权意识,使水资源在市场机制中进行优化配置。其三,利用居民、社会团体等根据相关渠道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中。这种治理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发展了起来。近些年,我国的民间水资源保护团体与组织也有兴起之势,例如NGO在民众中的呼声就十分之高。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中现存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加之我国对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意识较晚于发达国家,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目前我国水资源在管理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首先,水质指标不稳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水质指标是判断水质污染的衡量指标。所以密切关注河道水资源水质指标情况,是了解水质污染的一个直观的方法,可以为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且客观的依据。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都反映出一个综合问题,即所监测的水质指标不稳定。当然,造成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原因交织而成的。我国城市普遍聚集了大量经济、文化、生活设施,人口众多,密度与日俱增,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排放量每年以线性增长程度递增,另有些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规划不足,方方面面的因素超出了自然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污水废水流入河道,日积月累,造成了河道污染。加之有些城市水源质量本就不高,这亦是促进了河道水质指标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一些城市的水文要素发生了概念。近年来,地表通透性变差,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在雨季时使得地表的雨水径流骤然增加,但地下水补给仍然不足。所以,经过雨季进入旱季之后,河道基流的减少就会显得十分明显。所以为了规避这个情况,很多城市选择了拓宽河道,应对旱季基流减少的情况,这种治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会带来泥沙,泥沙作为污染物在河床沉淀堆积,不但对河道生态产生影响,河中水生生物失调,也会使水质指标不稳定。

其次,近年来非法取用水情况有抬头之势,很多城市的行政部门都开展了非法取水的严查严打工作。非法取水不但会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建立水资源管理秩序的一大障碍。非法取水不但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废水污水排放也会二次污染河道,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有相关条款表明,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所以用水计量,计量收费是是促进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故拖欠水资源费致使地方机构无款项下拨,无法顺利开展水环境治理。

部分城市,随着城市居住人口上升,凸显出了生活垃圾随处乱扔的乱象。人口增长,密度上升无疑会对环境治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加之先进社会教育程度、人口素质均层次不齐,许多城市都有露天菜市场与邻水住宅,一些素质低下的居民把河道当成了露天垃圾桶,菜叶、塑料袋、破旧衣服均丢之河道,对河道水资源的污染巨大。

河道汛期调蓄能力有待加强是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城市都面临河道窄小,水容量不足的情况,而且在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发生了施工工地偷往河道中排放施工废物、渣土、泥浆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河道的排洪能力。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文中诸多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大致将其归为三个原因。

其一,规划滞后。例如有些城市对于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不到位。我国水利部在2004年发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意在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但有些河道在设置入河排污口时仍旧不能符合国家行政机构的规定。如有些城市的入河排污口不符合防洪要求,又或者排污口设置影响了居民的用水安全,在引用水资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这些情况均不能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

另外污染防治不到位,监管不及时,执法不强硬也是造成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城市不乏存在岸边违法建筑,多地有存在河湖垃圾、直排污水这些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些情况如果不严加治理,水环境的改善一定是得不到显著进展的。所以各城市都应积极开展“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要工作。

其二,管理机构职能不清。目前很多城市行政管理机构都面临着管理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比如在水质指标监测的过程当中,环保部与水务部都进行了工作部署,虽然工作职能与检测目的有所不同,但这无疑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在水污染查处的工作中,城管、工商、税务部门均独立执法,互不通气,有些甚至相互推卸责任,造成治理效果极差。职能重复,各自为政,是影响水环境治理的效率的不可推卸的原因。

其三,管理机制不成熟。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监督机制大多数城市都是流于形式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在实际中是琐碎复杂了,如果想要治理卓有成效,监督机制是必须要落实完善的。目前行政机构缺乏自我监督意识,而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机制又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的,这使得水环境治理这件事成了政府主管部门的“一言堂”。而且很多河道污染情况的造成主体是广大群众,所以群众本就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机制是政府主管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大监督机制,监管力度,让群众参与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水环境治理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第四章、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

首先,政府机关要做好合理统筹规划。其一,重点进行城市规划,不要任意侵占河道,也不能随意填埋河道,不要以为的进行商品住宅开发而忽视人口聚集密度。其二,重要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落实规划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去改善城市水环境风貌。

其次,政府部门要健全法律法规,使水环境治理在执法方面有法可依。例如针对前文所述河道乱扔垃圾一事,我国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所以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阻力,政府部门职能宣传、倡导,通过思想教育阻止乱扔垃圾的现象。如果针对这一陋习制定了相关处罚条例,在杜绝此类现象时一定事半功倍。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动法律法规健全。例如苏州市在2014年通过《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其中禁止了,新建、改建住宅,建设单位未在住宅阳台(露台)设置污水管道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这就使得针对阳台不设置排污管道一事的处理有了法律依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一定要即适应专业领域管理,也要适应新时代的特征。

再次,科学分配管理机构职能。正如前文所述,我国行政机构职能多有重复指出,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会出现责任推诿,最终使得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部门职责一定要进行整合,以权力集中为佳,权责不能像从前似的过于分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联合执法,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形成管理机制职能良性循环。

最后,完善监督与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首先要扩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公共监督,形成良好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监督机制。一旦接到群众举报,进行从监督、处理、结果全过程公示,激励居民对于对政府部门监管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调动办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政府部门还应设立问责机制,对相关办事不利人员做到有错必发。另外,提升公众对于水环境治理的参与程度,例如在社区设立水环境治理志愿者、监督员等职位,亦或是对举报监督有功的居民予以物质奖励、荣誉证书等。使群众真正参与到水环境治理的工作中去,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作者简介:姓名:张鸿;性别:男;出生年月:1992年10月;籍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职称:助理工程师;